一直喜欢苏东坡,他的很多词句和故事,我都熟悉,随着岁月的流逝,在生活中感悟生活的我开始越来越喜欢苏东坡。
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里面有一句话,我特别认同。“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林语堂不愧是大师,说出了我们心中所想,我就不赘赘其言了。
今天我想说的遇见苏东坡,是真的走在路上,真的在不经意间,遇见了苏东坡。
(一)初遇
那是哪一年,我已经记不起来了,是一次与家人结伴出游华东,热热闹闹,其乐融融。走着走着,来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来到苏堤,才真正感受了苏东坡对此地此景的意义。虽然不是春天,没能感受苏堤春晓的曼妙风情。但是,伴着夏日的蝉鸣,沿着苏堤散漫步,还是可以获得别处无法得到的惊喜。时光已经逝去,可东坡先生仿佛还在,山山水水,清风明月,都仿佛有了灵性,因为东坡先生,好像也变得不同了。我与儿子忙忙在苏堤前拍照留念,好像生命从此与东坡这样一个至情至性的可爱之人有了某种实实在在的联系,虽然有点到此一游的意味,但也是简简单单的行为中寄托了我们对东坡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第一次与东坡先生的遇见,匆匆忙忙中结束了。
(二)再遇
转年冬天,春节我们举家出游,从白雪皑皑的北国高原飞到了夏日炎炎的海南宝岛。游览五公祠的过程中,初来海南的我们悠悠闲闲,漫步在历史与现代之间,抚今追昔,慨叹不已。不由已走到一地,原来是苏公祠,以为是哪位苏公,也没有在意,突然听到导游说苏公即为苏东坡,大惊,原来,东坡先生也到临过这里。只读过苏东坡几首词,知道他一点点事情的我忙忙与导游先生攀谈,了解我所想了解的东坡先生在海南岛的一切,导游先生所知不多,但一句“东坡不幸海南幸”道出了一代文豪给海南留下的光芒,言谈中,一再唏嘘感叹。
走在路上,我们又一次与东坡先生遇见。
真好。让我们再次感受东坡先生,一次休闲游览,也因此有了文化的意蕴。
晚上回到酒店,忙忙上网浏览,找找东坡先生在此地停留的一切,一看,真是洋洋大观。
还是慨叹。
原来,东坡先生曾被贬谪至海南,被贬时已经是60岁的高龄,渡海以前,谁也不知道他是否有望生还,因此,他写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可是,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东坡顺利到达海南儋州,一颗文化的种子渡过了琼州海峡扎根于海岛之上,一道文坛最耀眼的光芒照耀于此,从此,天涯海角变得不同。
此后,我在海南与家人游历度假的日子仿佛变得不同了,一个地方,因为与一个人的联结,好像变得亲切了,自然山水因为东坡变得充满了人文意味。
东坡说过,“问吾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海南古称即儋州,由此可见,儋州在东坡的文化之旅中还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的。处心积虑要把东坡至于烟瘴之地的人或许没有想到,在他们看苦难或许可以消磨东坡的人生意志,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儋州的苏东坡依然乐天知命,“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东坡,,依然活的率性潇洒、坦荡自适、洒脱自在,开书院,散播文化的种子,写文章,抒发人生情怀。身处逆境之中,生命愈发厚重精彩。
与东坡先生的第二次遇见,让我直接或间接的对东坡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日子如流水般一天天过去,读书或者听书,总会不经意间,遇见东坡先生,感受到东坡先生的无所不在。郦波老师讲最美情诗,会讲到一肚子不合时宜却饱含深情的苏大学士,看蒋勋,也会读到先生对东坡的喜爱。
世间喜爱东坡先生者多矣,心雀跃不已。
(三)三见
今年冬天,我们二人出游成都,避开尘世中的一地鸡毛,奔向诗和远方。到成都,怎能不去拜谒乐山大佛,于是,我们乘坐高铁,直奔大佛而去。山就是佛,佛就是山,在大佛脚下,我们感佩海通禅师的决心和毅力,为信仰的力量,我们深深叹息。怎么也没有想到,此地又会有一个最美的邂逅,还是东坡先生。
早知道东坡先生是四川眉山人,却不知,眉山旧时归乐山管辖,也可以说,东坡先生是乐山人,也因此,在乐山,也留下了东坡先生的深深的印迹。
从只能容一人拾级而下的盘旋红砂岩台阶,我们艰难而下,终于来到大佛脚下,仰头观佛,法相庄严,回头看三江汇流,浩浩汤汤,远处是大佛庇佑下的乐山城区的烟火人间,宗教、自然与人世间完美融合,互相映衬。江风吹拂而来,江水浩荡而去,真有一种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苍茫之感,也着实体会了一下东坡“倚杖听江声”的心境和领悟。
遇见苏东坡(原创)循着导览的指示牌,我们又拾级而上,向着苏园和东坡楼而去。
在经历了历史的苍茫感和宗教的神圣感之后,来到苏园,据说是苏东坡当年在此地休憩著述的一个园子,心情也变得明快起来。一入苏园,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原来,也是一个梅园哪。在东坡的洗墨池旁我小坐片刻,在临江亭极目远眺,漫步在梅林之中,手扶梅枝,闭目深嗅,梅香隐隐而来,好不惬意。
遇见苏东坡(原创)又到东坡楼,楼并不高大巍峨,也不新奇巧妙,但因为东坡,总是会透着那么一股亲切,有厚重的文化气息,让你不由自主,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江上此台高,问坡颍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蜀中游迹遍,信嘉峨特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这是清代学者何绍基写在东坡楼的对联。站在东坡楼前,面对着东坡先生的半身塑像,怀想东坡先生的一生,感念与东坡先生又一次的不期而遇,品味这副对联,真的是感慨万千。
遇见苏东坡(原创)东坡楼保留着的纯木结构,历经风雨沧桑,颜色沉定,兀自端然。楼边古木参天,竹影森森,颇具雅趣。走在楼前的小路上,静静的坐在青石板上,感怀思量。它的青苔幽幽,流水潺潺,它的高楼深巷,昏暗庭院,它的万物无心,人间情意,都如同一个经历过重重世事的老者,自有一种端庄郑重、百转千回的气质,我好像更加懂得和理解了苏东坡——他的的坚韧的生命态度,他的达观通透,他的格外厚实的对世俗生活的欢喜劲头,他的命运流离,他的文采华章,他的生命中遇到的三个女子,他的爱、暖和希望……历史再次展现出它不事雕琢的深沉之美,文化也再次让我们深深感佩它绵延千古、历久弥新的力量。其实,在去四川的路上,两人就知道蜀地多豪杰,古往今来,人才济济,也聊到了四川的名人大家,却不知道,当真的登临古人之地,我们会有这么多感动。
再次与东坡先生相遇,想到东坡先生《初发嘉州》一诗中写到的句子——“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奔腾过佛足,旷荡造平川。”东坡先生从水路离开了乐山大佛,奔向他的写意人生,而我们,则沿着竹林小路,逶迤回到了山下的红尘世界中去。
(四)结语
走吧,还是走吧。像东坡说的那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再次离开了东坡先生,但我们脚步轻快,我们知道,走在路上的我们,一定会在下一个路口,再次与先生不期而遇。即使不能,尘世中奔忙的我们,读着东坡先生的词句,追随着东坡先生的脚步,感怀着东坡先生的人生智慧,在心中,在任何一个安静的瞬间,我们都能时时与东坡先生相遇。
遇见苏东坡(原创) 遇见苏东坡(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