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寒夜》不温暖,怎一个悲字了得。

《寒夜》不温暖,怎一个悲字了得。

作者: 吴静420 | 来源:发表于2019-07-26 22:00 被阅读3次

  说起去读巴金的《寒夜》,就有一段小插曲了。

  期末考试的现代文学,里面有道名词解释题。这次单拿了个“汪文宣”三个字让我们去解释,看到这个题目,第一感觉就是懵了,什么玩意?这是啥?不是给我们流派去解释的吗?怎么这个是……

  脑子里一片空白,努力搜寻仅存的记忆,答案是此题无解。那只有瞎编了,一直写他是个作家,写的作品怎样怎样的好。一出考场,问同学这个人到底是谁,结果是一篇小说里的主人公。当场感觉不好了,啼笑皆非啊。还有个更搞笑的答案说是汪精卫的儿子,总之,真的是多少个人有多少种答案啊。

  而当看完《寒夜》后,真的知道自己大错特错,错得离谱。这也说明书还是看少了,得多积累。

  汪文宣和曾树生,还有汪文宣的母亲这三个人构成了小说的整体,是整篇文章发展的主要脉络。汪文宣,一个小公务员,在一家图书文具公司做着翻译的工作,微薄的工资无法养活家庭。靠着他妻子曾树生的收入,一家人勉强被养活。而妻子和他母亲两人像是上辈子结了仇结了怨似的,谁也看不惯谁,谁也不让着谁,两个人之间矛盾重重,让身为儿子和丈夫双重身份的汪文宣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甚是痛苦。

  妻子向往幸福的生活,向往自由,和得了肺病的丈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人渐渐地走远了,什么大学时代的好梦,婚后的甜蜜生活,战前的教育事业的计划,所有的一切都已远去。

  那个时代下,人人自危,惶恐不安。汪文宣得了病,同事不满他,怕传染,连唯一一个照顾他,关心他的钟老,也在霍乱中死去。而他自己在一个夜晚,街头锣鼓喧天中断气。他的母亲和儿子流浪着,漂泊着。

  读下来之后,觉得作者太残忍了,连最后的黎明也不给主人公,但也许那个时候的现实比这还要残酷。

  作者悲伤苍凉的笔调贯穿全文,悲伤开头,悲伤结尾。

  故事中的大大小小人物,似乎都和悲字有关。

  曾树生,追求一辈子的自由与幸福,可是真的得到了吗?

  汪文宣,“老好人”了一辈子,处处替他人着想,可谁领情呢?

  汪母,爱儿子,恨媳妇,可儿子最后的惨死,和她没有关系吗?

他们都有错,又都没错。错得是整个中国,整个世界。

    不温暖的故事,给人现实感。《寒夜》确实寒冷,冻的人有点难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寒夜》不温暖,怎一个悲字了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sj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