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医经典药方的世界(3)
不寐是一种折磨,这种痛苦自古有之,两千多年前的《内经.邪客篇》用四个字描述了这种巨大的痛苦:
目不得暝。
人的心白天应该是外向,活跃,兴奋的,而夜晚需须歇息,宁静,精神内守。这是自然之道。若情况颠倒,变成了白天昏昏沉沉,晚上烦躁不安,中医就把这叫阴阳失调。如更进一步,白昼黑夜均半寐半醒,半觉半眠,这就是阴阳交错了。
把阴阳理顺,让神魂得安,失眠就能被化解。
可是有这样的方子吗?
不眠夜的灯火在浩瀚的中医方书中,有两本书效法的人最多,因为屡试屡效,一本是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另一本则是上个世纪张锡纯的《衷中参西录》。
在《衷中参西录》中有个鲜为人知的方子,叫“安魂方”。
我不知道汇通中西的张锡纯是否听过道家的安魂咒,他的“安魂方”和“安魂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能引导心阳下潜,使之归藏于阴,让挣扎躁动的心,复归平静。
现在我们就来谈谈这安魂方。
深夜不寐是一种痛苦我们今天去看《伤寒杂病论》或者《衷中参西录》上的方子,会发现小方很多,十几味的很少,这些方适应症明确,疗效确凿,但今天很多中医的方子,频现大方,一个方子,往往一页纸都抄不下来,甚至上百味药,还美其名曰多靶点,其实是辨不清病情乱打一通。
“安魂方”就是一个小方,只有七味药:
龙眼肉 30克 酸枣仁 20克 生龙骨 (捣末)25克 生牡蛎(捣末)20克
清半夏15克 茯苓片15克 生赭石(轧细)20克
上七味,熬水煎服。
这个方子对于心中气血虚损,痰热扰心,心悸不寐的患者是有效的。
这类患者常伴有口苦,头重,目弦,舌红,苔滑腻,脉滑数。
张老是这样解释这个方子的:
痰饮停于心下,人便容易惊悸难眠。因为心属火,痰属水,水克火,所以心会惊烦不安。痰饮为什么会停滞在心下呢?多是思虑过度导致的。思则气结,气机受阻后,会催生各种有形或无形之痰。
方中,龙眼肉补心血;酸枣仁敛心气;半夏、茯苓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龙骨、牡蛎镇惊安魂;代赭石平肝潜阳。
张老认为这个方子的关键点是半夏,半夏采于每年夏秋,这是大自然阴阳转换的季节,此时的半夏能通阴阳和表里,使心中之阳渐渐下潜于阴,带人入梦乡。使用时,可用高粱米的汁去缓和半夏辛烈之性,效果更好。
半夏“安魂方”的雏形是《内经》中的半夏秫米汤,在化痰的制半夏的基础上,加了一些养血安神的药物。《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了一些用“安魂汤”加减治疗失眠的有效病案,大家可以去看看。在临床中,如果辩证准确,这个方子能起到抚慰心魂,催人入睡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