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编号:106
这一两年大家一起聊天的时候,总会谈到一个问题“个人成长”。我们会发现,人生的很多问题都会归结于“成长”的问题。
A的兄弟两口子的吵架,她去调解了。最后的结论就是这两口子太幼稚,不懂得成长;B的妹夫结婚很多年,个人没什么成长,脾气倒是长了不少,两口子经常吵架,快要离婚了,B的观点,也是她这个妹夫不爱学习,拒绝成长……
诸如此类的事情,能说一箩筐。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长”“认知升级”开始流行了起来。不否认,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无法成长造成的,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那些你认为没有成长的人,到底是因为什么没有成长?
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没有意识到,另外一种意识到了,自己无力做到。
第一种情况其实是很多人的状况,不是说没意识到自己成长,而是很多人并不能完全了解自己。我经常用两句话来描述这种状态:你不知道自己牛逼,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傻X。只有对比,只有受刺激,才会让自己发现。人不喜欢改变自己,改变意味着痛苦,可是当我们遇到真正的痛苦时,痛到深处也会变。
这种无知的状态,是无法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要么听不进去,明明是自己错了,还要给别人讲道理,因为坚信自己的正确,所以人时间才这么多冲突;要么干脆听不到,谁会无缘无故的去给你讲你的问题?
第二种情况是自己意识到了,却无力改变。其实这个意识并不够彻底,但比上一种强多了。不知道正确的方法,试图努力,过后却发现自己不行,并没有再去锲而不舍想其他办法,所以到后来就开始找一大堆借口,让自己决绝成长;或者也努力了,也有一点点成就了,但是社会给他的正反馈太少,以至于自己怀疑人生,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时间久了干脆躺平了。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进步,人是社会动物,生活在社会里,就免不了自己去和别人比较。就连班级里面倒数第一第二的差学生,偶尔前进个2、3名,马上就开始嘲笑倒数第一名了。成人更是如此,各种圈子,各种交往,逼着自己得想办法进步,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了真的去努力,而有的人选择往下走,喜欢和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开心。
无论哪种情况,归根结底是,这个人没有体验到人生经历中一些很小的“成功”“成就”,即使有,也没有获得很好的反馈,结果就成了恶性循环。
也许成长这个词概括性太强了,一切问题皆可以拿这个问题总结。比如你脾气不好,也可以归集于自己成长不够;夫妻之间总吵架,也可以认为是双方的不成长导致的;工作处处碰壁,也是成长的问题。
可是大家却没有发现,正因为这个词“打击面”太大了,太容易为一些问题找原因了,以至于大家都忘记了真正如何解决一件自己遇到的问题。
比如夫妻之间的问题,难道是一个“成长”就可以解决的?相反,把成长挂在嘴边,很容易被对方误解为小瞧自己。正是因为总结容易了,才让大家忘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成长记可以归集为原因,也可以大到成了一个万能的药方。
可惜这个方子里却没有具体明确的“药”。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在明白了这是成长的问题的时候,认认真真的给对方一个小小可操作性强的建议,让对方在体验到学习了新技能的效果后,逐步的激发他解决更多的问题,更大的问题。
比如对于解决一些夫妻矛盾,有一些小招数,每天记录另一半的优点;每次在听到对方抱怨的时候,找一张纸写一下自己想要表的的内容;利用情绪ABC理论,遇到问题冷静几秒钟……
有的人也会把“成长”这样的分析用到自己身上,如果也仅仅是想一想,无论你再怎么想的对,没有一件小事可以起来马上要做,你那个成长的想法,永远不可能达到。
不要老拿成长说事了,更要想着如何迈出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