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份子钱,是每个刚上班的人,最意想不到又花费巨大的支出。
很多人碍于面子和人情,给了大量的份子钱出去,自己的对象还遥遥无期,被人秀了一脸的恩爱钱还没了!很多人为此愤愤不平。那么份子钱这笔账究竟要如何算?看圈子账本君帮你算算。
一个领先的互助制度
如果我们先刨除人情世故,份子钱制度可以说是一项不错的互助制度。当有一家结婚时,各项准备工作和场地等费用会瞬间增多很多,这时所有的亲朋好友就将钱交给新人来填补亏空。等到自己结婚时,也有其他人来帮助。可以说是寄存在别人家的婚礼准备金。
当然,这个制度并非完美,而且越来越受人诟病。我们也很好理解。首先,这个制度对不结婚的人非常不利,是只出不进的亏本生意。其次,这个礼金制度几乎完全依靠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则。是否参加婚礼,需要给多少份子钱,完全取决于与婚礼人的关系。而份子钱的多少同时也是关系好坏的印证。你既然已经参加了婚礼,其实就已经证实了与新人关系紧密,份子钱给的少不仅是面子上不好过,本身也与出席婚礼的身份不相符。于是很多人便只好咬牙大出血。更糟的是,我们道义上不能用金钱衡量关系,于是也就没有一个礼金标准。碍于面子,碍于人情,礼金便一路水涨船高。
从份子钱看社会关系的变迁
很多人发现,自己很不熟悉的人突然发来问候,多半就是结婚要份子钱。也有的人礼貌回绝时收到对方的支付宝账号,让人哭笑不得。很多时候我们就当是段子看过笑笑。其实能发生如此啼笑皆非的事儿,正是反映了我们社会关系的错位。
在传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几乎就是脸对脸的关系,除了血缘关系,只有距离才能产生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以前家庭邻居过来打声招呼后,就借走根葱回家做菜。而现在很多人都不清楚邻居家姓什么叫什么。你也许会邀请千里之外的朋友参加婚礼,却不会邀请邻居参加。现代社会的关系,很多基于社交网络和朋友圈,关系更难判断。认为对方是朋友,可能只是基于在社交网络上相互点赞、关注、聊天得出的结论。所以有些你认为没交集的人发来邀请,也许是因为他在社交网络上关注了你,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眼中。这样的关系是深是浅,如何定义,在需要用礼金衡量时,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智慧。
礼金制度从古至今,从中到西从未断绝,因为人们知道,无论是怎样的说法,人与人的关系一定是与利益相关的。没有经济利益的关系或许存在,却也以其他的利益形式相关。若无千里送鹅毛的雅意,便只能含笑递上一份厚礼。如果实在难以核算,不如用圈子账本将礼金记录清楚 ,送多少礼金便收多少礼金,公平合理,至少不是一个坏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