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西康路33号之联想碎片

西康路33号之联想碎片

作者: 一山一石而已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14:59 被阅读56次

    转载

      今天上午在西康路33号礼堂开会,很久没有去过那里了,真的产生了很多的联想。

    对于西康路33号礼堂,省级机关家属院的孩子不会陌生,因为在80年代初,每周都会在那里放电影,而且是外面看不到的所谓内部电影,家长拿票回来(再后来也对外卖票了),孩子们自然非常开心,星期天能看一场电影成了我们最大的娱乐,我对电影的喜爱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吧。当时还不知道那是民国时期美国住中国大使馆。与33号齐名的是省军区礼堂,在湖南路上,也是周末就放电影,但那里的票更加难弄,电影的内容也更加“内部”,能搞到那里的票在当时是能力和关系的表现。

    于是我忽然产生了很多关于特权阶层的联想。我是在29中读的初中和高中,我们的同学大多数是河海大学和省级机关干部的孩子,很明显的,干部子弟后来大多数就从政或经商了,他们有天然的优势,自身也有优越感,而高校的子弟学业上的建树就多些。但我的确和他们都不同,这是我的幸运还是我的悲哀,我不得而知。我既没有从政(因为不擅长),学术上也没有什么造诣(因为很愚钝),就是随性而已,懒散罢了。自我感觉很自在,很轻松,我以为这就是我应该过的生活。

    在我的意识里,从来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我接触的上有知名教授、厅级高官,下有小区门卫、环卫工人,我可以今天和这些人打打80分,明天和那些人在酒桌上高谈阔论。我最反感的是那些原先地位卑微,一旦得势就张狂的小人。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和农村的同学感情笃深,但我也看到个别农村来的青年,在城市苦心经营获得一定地位后,就真把自己当回事了,不会夹起尾巴做人,傲慢从脸上就能看出,使我联想到一句话: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真正的贵族是内心的高不可攀!我家楼上就有这么个家庭,农村来的,在城市小有收获,就把自己当贵族了,对孩子的培养是非一流的学校不去,什么时髦就让孩子学什么,就连叫爸爸也改称做“爹的”了,似乎说“爸爸”就是老土,我每次听到都很难过,不知为何,感觉她很可怜,其实他们就是政治“新贵”,以为穿上西装就真成贵族了,可笑!最近一篇文章写的很好,说的是上海女人玩“洋盘”,被老美调侃讥讽的事,那不就是东施效颦么。你的本质是怎么样的,就活出本质来,不卑不亢,就很好。

    我想,现在人与人都平等了,这是法律意义上的,但人与人在精神上是永远有差异的,不会都在同一个平台上,是什么造就了精神的差异?可能会有很多答案,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格的独立!只有独立的人格才能搭建挺拔伟岸的精神殿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康路33号之联想碎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dy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