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你好,素心竹?
答: 你好,素心竹。
问: 有什么含义吗,名字?
答: 喜欢,没什么特别的含义。
问: 嗯。
答: 如果非要用语言或者文字解释得很清楚,就失去“素心竹”本身的意境了。
问: 有什么特别想对自己对家人对世界要说的话吗?
答: 有,第一句“我爱你”;第二句,我们每个人降生到人世间都是带着无上的智慧和满满的爱来的;第三句,感恩我生命中所有的善缘和相遇的美好,感恩这么多年来我的家人朋友对我直接跟间接的各种帮助——谢谢你们的爱。同时也感谢过往的种种经历令我一次一次破壳而出,来到新的更广阔的世界,最重要是懂得了爱的真谛。
问: 那么,您所理解“爱的真谛”是什么?
答: (稍许沉思)奉献、流动,允许和尊重;是自性的光芒的绽放。
问: (疑惑)有点抽象?
答: 这么说吧,当你在付出,你却不觉得是付出,反而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简单说无论做什么不做什么,或者独处、或者和家人朋友一起、或者努力工作等等,你享受是生命本身的喜悦,你的生命状态跟内心是通透的一致的,是不会被“境”、外在事物(现实生活)、包括亲密关系、经济状况以及遭遇了什么所左右跟束缚的。
穿越表象,从一个更高的维度洞见宇宙人生的真相,尊重如是也就是顺应生命本身的脉络、顺应无常的自然规律(宇宙次序)。自性跟神性的融合,这就是爱的流动即爱的真谛。
问: 似懂非懂?
答: 嗯,大家习惯了生活在“现实世界”,工作赚钱、恋爱结婚,各种情感纠葛,谁事业成功了,谁失败了……
问: 是啊,日子都这样过的呀,嫁个好老公,娶个好媳妇,买个大一点的房子,换个好车,事业再成功一点,我更优秀一点……这有什么不对吗?
答: 那么,你想过为什么要如此吗?
问: (诧异)为什么?为了幸福,为了父母为了孩子、为了获得成功有所保障和得到世界的认可与尊重吧。
答: 首先,你如何理解幸福?足够多的钱,事实果真如此吗??至于父母、孩子,家人,你有真正了解他们需要或者最需要的是什么吗?接下来什么是保障?这世界上的一切有什么真正属于你,永远属于你,钱财?健康?爱人?工作?房子?当我们愿意睁开心灵的眼睛去看,很容易发现“保障”从来都不存在,所谓保障只是人们停留在惯性的自欺当中拼命抓取的非常虚幻的安全感。
说到世界(外在)的认可和尊重,它为什么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变得那么有份量?其实,这正是潜意识层面对父爱母爱的强烈渴望。换句话说,当一个人在自恋(深陷恐惧与匮乏)的父母身边长大,爱和安全感的缺失会令他无意识的寻求补偿跟满足。所以,舍本逐末成为了必然。“本”是什么?是生命本身的脉络,是与生俱来的清明、智慧、慈悲和爱。“末”是什么?是如何得到世界(内在父母)的认可与尊重。
问: 这样说,只有活出自己才是正确的方向,是超越了心结的束缚?
答: 是的。
问: 很难啊!
答: 不难。
问: 可是生活中人们都在各种压力之下拼搏奋斗……
答: 集体焦虑(社会价值观)。所有追求都是生命的迷失,大概五年前我说过的话。
问: 如果说从现实世界责任的承担跟积极进取呀包括很多特别迷茫对未来无望无助的比较消沉的这样的人群的生命状态到真实自我的绽放有一条通路,那么,这个通路是什么?
答:回归天性。通过向内在世界的洞察、探索、清理、转化,不断的突破自身的狭隘跟局限,层层抽丝剥茧、直到回归生命的中心,内外统一知行合一。
自我疏导和疗愈的目的就是完整生命。一条主线也可以说是中轴线:“自我觉知(认知)、自我接纳、自我肯定和支持、自我信任、自我尊重(实现)”。
问: 听起来很有感觉似乎也挺简单的?
答: 所谓“难”,这样的感受和认知首先体现也是一个心理障碍。为什么你没有把它当成我愿意接受的挑战、没有把它当做很好玩儿的事情?是吧。
问: 您觉得您创造了奇迹或者说比其他人更有智慧吗?
答: 不,我从没有认为自己创造了奇迹、多么伟大之类的。若说比别人更有智慧,嗯、生命是平等的,我不是单指人格或尊严,而是智慧是爱,每个人的智慧和爱都是源源不断是没尽头的,不可测量。不同的是,有的人压抑的更深被压缩的更严重,有的人会比较通达通透,呈现出来的更多一些。我是觉得,我多少有点出离心了,相对来说算通透吧。不然,这接近十年的时间,什么收获都没有,那我在干嘛?其实,有的人是有着良好的成长环境的,天性被呵护的很好,可以延着自己生命的脉络自由健康的成长、绽放。这类人群都是清明智慧的也更加通透、更有影响力和创造力。
问: 那么,您是完全依靠自我疏导自我疗愈才得以蜕变或者说转化了负向心智模式获得了涅槃重生吗?
答: 是的。
问: 比如参加课程做心理辅导什么的?
答: 都没有。
问: 这个过程是怎样的,我有点想象不出来,接近十年的居家生活,做做家务看看书、之后上上网,实在不可思议……
答: 我会以文字的方式(新浪微博头条文章、微信公众号、qq空间日志)来做个具体的讲解(分享),欢迎关注。
问: 一定。
答: 谢谢。
问: 您当下有什么最渴望做或者特别想完成的事情吗?
答: 把自己的疗愈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到的人生智慧,以书、以课程、以电影、以视频以各种可能和我喜欢的擅长的适合呈现的方式系统化的分享出来。
问: 您做和没有做这些,您认为对世界会有什么不同?对您自己会有什么不同?
答: 你知道,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的,做“生命的教育”就是我的使命,当我走在这条路上,我会感到一份畅快、会拥有和诠释更多的爱。对这个世界来说,一定会有许多深陷苦海当中的我的同类,因着我的存在、我的分享,而受到启发、引领跟得到支持力甚至涅槃重生。简单说,我做了这一切,会让自己和世界同时呈现出来更多的美好。
问: 对您之前的人生做个总结?
答: 扎下了人生的根基,完成了第一份功课。到目前为止的阶段我的前小半生是画上了非常圆满的句号。经历了迷失、然后回归,这样一个完整生命的过程的体验。
问: 未来有什么展望和规划?
答: 蓝图是有的,工作和生活的规划也很清晰。但我不会做预测或设定,一切跟着心走就对了。
问: 感情方面?
答: 随缘。我只负责享受生命本身的喜悦、宁静、热忱、美好,只负责在爱里绽放自己与世界共舞。当然,如果有一天,上苍会安排他的到来,我也会笑纳。
问: 您如何判断、确认,如何能知道是不是他呢?
答: 我的心会认得他,他的心会认得我。如果恰好相遇。
问: 您这么信任自己的直觉?
答: 是的。直觉就是敏锐的心灵感知力,人人都具有的天然品质。
问: 您的状态让我看不到任何负面的东西,您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吗?不会有恐惧或忧虑吗?
答: 会有,一些时候。
问: 通常什么情况下呢?
答: 准备迈出下一步的时候往往焦虑就会登门造访。
问: 您一般会怎么处理呢?
答: 允许、陪伴,然后觉察他们背后带来的礼物。
问: 便有新发现?每次?
答: 是的,我确定。
问: 延伸一下,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所有负面情绪背后都藏着生命的礼物?或者说看上去很糟糕的事情甚至苦难背后也都隐藏着不同的礼物?
答: 是的。只不过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了压抑逃避厌恶排斥负面情绪负面事物,害怕去正视心中真正恐惧愤怒悲伤的根本原因,反而衍生出更多更严重的大大小小的问题。自然也就错过了成长自己的契机,错过了爱的礼物,错过了走向自由快乐的通路。
问: 嗯。
答: 人来到世间是受苦的也是来修行和成长自己的,同时更是来发现美好创造美好诠释爱分享爱的。心念即命运。跳出好坏对错的二元对立,重新了解自己重新探索世界,真的会发现太多的惊喜太多新的风景。
问: 您觉得一个人身心和谐健康通透是活出了生命的本然样貌吗?
答: 肯定是。
问: 本然样貌的生命状态还有其他一些什么标准或者品质的呈现吗?
答: 有的。我大体概括为三条: 一、一百岁以上自然死亡;二、拥有生命本身的喜悦、热忱、灵动;三、彼此信任深度契合的高质量亲密关系。
问: 您觉得自己做得到这三条吗?
答: 第一条,需要时间来证明,同时也要看上苍的安排。第二条,符合我的生命状态。第三条,我已经拥有这样的亲密关系和一些正在转化中彼此逐渐靠近共同成长的亲密关系。
问: 恭喜。
答: 谢谢。
问: 有的人、有的家庭,原本就是很健康很和谐、和睦,幸福快乐?
答: 对啊。
问: 所以,您说向社会推广跟普及自我疏导和疗愈的系统理念,并不是人人需要?
答: 肯定的,但还是很多人需要啊。
问: 如此看来,这样的教育还是意义重大而深远?
答: 是的。
问: 关于死亡(临终关怀),您有什么想说的吗?比如,您母亲的过世、对您来说,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或者说看法?
答: 悲伤、思念,包括遗憾都还是有的。但我相信妈妈去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在我看来,肉体的消失并不等同于生命的终结,这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说到临终关怀,非常深刻的感慨,如果照顾危重病人和将逝者的家人亲人深陷恐惧和苦痛当中不能自拔,无法保持正念与慈悲必然带来给正在走向死亡的亲历者更多的焦虑不舍以及太沉重的压力,这是极不负责任的甚至是犯罪。
问: 的确是好艰难,好巨大的考验。
答: 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盲区,人们对于“所谓死亡”,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的探索、关注、了解和认知是远远不够的。
问: 是不是我们都成为开悟的人或者说更多人的觉醒,很多问题就不会出现了?
答: 至少不会无意识的制造新的问题,不会停滞在节点当中轮回。
问: 这是您的期望吗?
答: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尊重如是。
问: 关于“心灵导师”这样的定位,会不会有人质疑,毕竟您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在心理学这个领域似乎没有什么资质和权威性?
答: 对,质疑的声音是有的。我想说的是,任何时候一个人的分辨力判断力,真正内心里捕捉到的信任与爱的对接点,这些才是特别重要的层面,而不是被一些表象的东西迷惑。比如各种标签、头衔、光鲜亮丽的包装,关注太多这种套路的镀金,反而忽略了本质的东西。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心去感知。懂得信任自己是完成了一门太重要的功课。

结束语: 做记者是我曾经的梦想,且为此而努力过。被采访(我喜欢跟欣赏的主持人),也是近年来的一个心愿。现在一并实现啦。生活需要情趣,我喜欢跟自己跟世界沟通和对话。
转载、引用,请注(说)明原创素心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