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读书时,我们在读什么?当我们读完书后,我们又收获了什么?读书是在这浮躁的世界里最能抚慰人心的事,而身为教师的我们,除了自己需要坚持阅读,我们又该怎样去提升自己,影响学生?闫学老师的《给教师的阅读建议》让我们读后有种豁然开朗却意犹未尽的感觉。今天我就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在读闫学老师这本《给教师的阅读建议》一书的收获与感悟。
最开始吸引我的,是闫学老师书中的这句话: “无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多么不能尽如人意的教育环境,无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怎样令人焦虑的教育现实,我们都应该首先使作为教师的自己丰富起来,温润起来,强大起来。因为,只有我们丰富了,温润了,强大了,才有可能帮助我们的孩子也丰富起来,温润起来,强大起来。而要做到这一点,阅读将会是一种最持久、最有力量、也最根本的办法。”联想我自己,从当了妈妈后开始坚持读书,本身是想给孩子做榜样,同时从书中学习育儿方法。休完产假后重返职场,一周二十多节课,语文加英语加班主任的工作量,宝宝又奶粉过敏体质差需要中途回家喂奶,忙累程度岂止是一个身心憔悴能形容的。当时好友告诉我,唯一能破解困境的就是去读书写日记,读书拓宽视野,写作梳理生活。于是,上班时只要讲完课,学生写作业,我就拿本书站在讲台上读,后来学生也不写作业了,跟着我看起课外书来。晚上回到家,改完作业陪宝宝玩会儿,她睡觉也早,我就可以安心读书或写日记。昨天看自己的简书记录,从2020年9月1日开始至今,已经坚持写日记1000天了。如果不是一直有在读书,我肯定也没办法坚持写日记,不读书又怎么能写出所以然来?如果不是读书和写日记,我的生活和工作只会是一片杂乱。所以闫学老师的这段话我深以为然,只要坚持读书,收获的不仅仅是视野和思维,还有最纯粹的幸福感。
闫学老师在书中不仅提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还强调了教师应该读什么书,不能只读教育类书籍,还应该多读经典。想想自己上学时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错过了与经典接触的机会,导致很多时候站在讲台上都觉得自己言之无物。我总拿自己的成长经历去告诉学生,读书习惯真的应该是需要去坚持一辈子的,这是最低成本的成长投资。以前从来不敢想象,自己还能静下心来用三天时间读完一本600多页的《兄弟》,这本余华的经典小说读起来就让人爱不释手。也因为这本《兄弟》,我对当代作家的作品产生了兴趣,开始读老舍,莫言,三毛的一系列作品。本来不太敢兴趣的外国小说,这两年也陆陆续续去读了一些,比如《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个人的朝圣》《你当向鸟飞往你的山》等。在与经典的亲密接触中,很多情节虽然不会记得特别清楚,但是却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去思考人性,生命这些话题,想想我们为什么而活着,又该如何生活?我会用行动证明,阅读经典是值得一直去做的事!就像闫学老师说的:阅读经典让我们不断地确立了自己的位置,阅读经典让我们从更加丰富的层面了解了自己的人生。
上次和学校的领导聊到自己的职业困惑,坦诚自己好像工作时间越久,越难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每天机械性的忙碌,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都在下降。领导说:不要过度否定自己,起码你用身体力行让学生坚持读书就是值得肯定的。不忘初心,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你的学生和家长会记得你的付出,这就够了。领导还告诉我,迷茫时读书,焦虑时学习,也许坚持的时间越久,越能明白努力的意义。非常感谢这位领导,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这两年我一直有坚持申请某基金会的爱心图书,保证所有学生人手一本优质图书,定期在班级开展图书漂流阅读分享和好书推荐活动,同时为能在朋友圈坚持读书打卡的同学点赞鼓励。昨天还为所有读书打卡的同学定制了他们专心阅读时的照片作为六一礼物,鼓励更多孩子坚持读书,得到家长一致好评。闫学老师和很多专家一样,都在书中提到越是学困生,越需要阅读。平时我总把自己读到关于童年阅读重要性的文章发给家长,定期给家长写信,鼓励家长多多陪伴孩子阅读。有好几个家长告诉我,他们的孩子自从坚持读书后,各方面都有进步,无论明年我带不带他们,无论新老师会不会要求孩子坚持读书,他们都不会停止让孩子坚持读书。看到班里读书打卡的同学越来越多,我的幸福感也在逐步提升。
我也深知,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深度阅读和深度学习做的都不好,未来我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阅读和写作是教师成长最有利的方法,我已经初步尝到了它们的好,以后就绝不会放弃。感谢我们阅读交流群里诸多优秀教师引领,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空间还很大。老师比学生更需要学习,才能站稳自己的讲台。愿我们爱上读书,坚持读书,越读书越要读书,不仅享受阅读的快乐,也能体会平凡生活的可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