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兴福没有回答母亲的话,他从柴叔的面前走过,径直来到自己的房间,“啪”一下反锁了屋门。
“你这孩子,这是咋的了?”母亲拍打着屋门,一遍遍说道。
“……”郭兴福躺在沙发上默不作声,任凭母亲在那里唠叨着。
“兴福,你把门打开,妈有话要和你说呢。”
“我不舒服,想稍休息一会。”看到母亲执着的样子,郭兴福实在装不住了。他大声回了一句。
“哪里不舒服?我们去找医生看看……”
郭兴福心里非常烦躁,他觉得自己母亲太不会察言观色了,到现在你还不明白吗?就在这时,柴叔说话了,他压低声音说:“你就别叫了,让孩子休息一会,你没看出来孩子脸色不好。”
“脸色不好更应该去……”母亲焦急地嚷嚷道。
“嗨,你呀,自己家孩子你还不了解?赶紧做饭去,该好好补充一下营养了。”听外面的动静,应该是柴叔说着话把母亲给拉走了。
母亲这一走,一下子就安静了。郭兴福懒洋洋地躺在那里,望着屋里的陈设,父亲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当年这院房子刚修好,还没来得及粉刷,他们一家人挤在那间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当时他上二年级,弟弟总是在他做作业的时候捣乱,好几次还把他刚刚完成的作业给撕了,为此挨了老师不少的批评。他渴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为此数次央求父亲。父亲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只要你有考大学的志向,给你一间房子没问题。
父亲果然没有食言,把这间朝阳的房间留给了他。房子的顶棚是父亲用当时流行的塑料彩带绷的,四周设计了菱形图案,正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回”字,在当时算是比较新颖的风格。在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日光灯的时候,父亲就给这间屋装上了日光灯,他说这柔和的光线能保护视力。
进门右手边的书架也是父亲自主设计,亲手制作的。当时材料不好找,父亲用锯子了好多不规则的木板,用斧头劈、用刨子刨,硬是做出了这只书架。这在当时的农村是罕见的。书架上一次排放着小学三年级以来的各科课本,还有课外书籍。
正对门的写字台是请了专业木匠做的,虽然笨重却很实用。桌面边缘有铅笔刀划伤的痕迹,玻璃板下还压着小学毕业的合影。这间屋里最显眼的当属墙上的那一溜奖状,分别是历年来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还有运动会得了名次的奖状。父亲把这些都贴在墙上,有客人来家里,他必然要逐个讲解一遍,平时也总是进来看看,自个儿乐得笑出了声……
郭兴福看着这由父亲辛勤创造的一切,眼前尽是父亲的影子,他似乎还嗅到了父亲身上的味道……再联想到这个柴叔,他实在不能接受眼前的事实。
“兴福,吃饭了。”就在他思绪纷飞的时候,母亲再一次来敲门了。
“哥,吃饭了。”紧接着弟弟兴荣又喊了一声。
“我不想吃,你们吃吧。”其实鸡肉的香味刚才已经从门缝里钻进来了,往日这样他早就按捺不住肚子里的馋虫,往厨房里跑上十遍八遍了。但是今天他对此毫无兴致。
“兴福,起来吃点吧,这是特意给你做的。”母亲小心翼翼地说道。
“妈,我真的不想吃,你们赶紧吃吧。”
……
一小时后,郭兴福觉得院子里怎么静悄悄的,就连一向不安分的弟弟也悄没声息了。他开门一看,前院里没有人,又来到后院,后院里也没有人影。他伸头往厨房里看了看,看到案板上放着满满的几盘菜,很显然没人动过筷子。
“看来我不吃他们也不吃。既然呆在家里这样别扭,不如回学校吧。”这样想着,他来到了位于院子一角粮房,以往母亲总是把晒干的馍馍放在这里。果然,那只柳条筐里放着白花花的干馍馍,还有装在玻璃瓶中的咸菜。来不及抒发心中的感慨,他把这些都装进了提兜,义无反顾地走出了家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