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纳万物,道法自然

作者: 和芷雪 | 来源:发表于2023-06-02 17:56 被阅读0次

        道家思想提倡虚心内敛与平和。庄子《秋水篇》中说到,秋天下大雨,河面涨高,看上去非常壮阔,河伯就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的壮观,无人能及。当他顺流而东望见北海,不禁望洋兴叹。庄子通过寓言的方式,以河伯的感受变化为转折,表达了庄子的小大之辩,人不能盲目骄傲自大,应当虚心处事,否则会贻笑大方。

      道家亦带给了中华民族淡然的心境、淡薄名利的情怀。“天之道,为而不争”, 顺应天道,不汲汲于富贵与名利,像水一样容纳万物,以柔克刚,有容乃大。当古人失意于仕途、不满于朝野时,也能通过对道家思想的理解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内心得到一丝慰藉,可以说道家思想开阔了他们的心灵世界,使他们能够跳出尘世,看淡一切,自在逍遥地过活,道家思想可谓是人的心灵慰藉之所。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追求“天人合一”。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为自然界所接纳。先秦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道常无为”、“物无贵贱”、“万物一齐”、“以鸟养养鸟” 等主张的思想内涵,亦凸显着道家文化的生态伦理学意义。各种存在物的自然本性具有不容置疑的合理性,尊万物本性,一切顺任自然,不加干预,无所偏袒。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和中国山水画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家园林在建园风格、审美艺术方面都深深受到了道家美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效法自然”、“虚实相间”的影响。白居易在治理西湖时就曾有意在堤坝上种植了桃树和柳树,创造出了“桃红柳绿”的人文意境,使游人和观赏者融入“见景生情,缘情取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中。国人历来崇尚自然,寄情山水,身心受到大自然的陶冶。

        道家哲学思想中对于自然的崇尚,激发了千百年来我国画家对于中国山水画的领悟,并以气韵生动的笔法勾勒出众多经典画作,为后世留下弥足珍贵的艺术瑰宝。道法自然,融于线条,道家理解自然的层面是基于自然和谐之美的人生感悟,而中国山水画也融入了这样的情感诉求。以道家对于自然的审视角度作为画作本身的意境,实质上出于对自然的亲近,并形成了以自然之心归于淡泊的艺术体验。

        司马迁谈《论六家要旨》对道家有一高度概括的评价:“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这三句话分别描述了人与己身、道、万物的关系:己身、道、万物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存之境。道家之意义在于协调人与己身、人与道、人与万物的关系。

        人都是以其躯壳生活在大地之上,由躯壳之生活便必然会产生人如何对待万物的问题。

拍摄于徽州宏村

相关文章

  • 《道德经》成语

    成语 道法自然 [dào fǎ zì rán] 解释 《老子》:“道法自然。” 老子 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

  • 黄泓圣语录经典短句赏析|宇宙法天

    宇宙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法人;人法万物;万物法天;天法道;道法宇宙;宇宙如来!——黄泓圣 #黄泓圣...

  • 国学与智慧

    【关键词】道法自然 【我】: 道——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 对应的“术”——策略技巧。 道法自然——谁也不效法谁,“...

  • 趋势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世间万物,唯尊从自然,顺天而行,顺其自然,万物方能长存。人类尊敬天道,...

  • 活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反推道法得一万物兴总合的规律,以天法得一自然规律变法, 以地法得一自然规律和...

  • 道法自然

    今天我们来讨论“道法自然”。 我们常听道法自然,各位老师是如何理解“道法自然”呢? “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第2...

  • 一悟(43) 与宇宙同频共振,得身心健康自在

    宇宙万物有道,道法自然。 自然之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循道运行,秩序和谐。背道而行,万物纷扰。 人、地、天、...

  • 是认识论,也是养生神器

    道法自然的“自然”,当为“自然而然”、“顺其自然”和“原本就是这样”的意思,而不是自然万物的意思。 照此理解,人的...

  • 道法自然

    把握大型事 祝大家发达 民国时期,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孕育了太多太多的经典,或许也是自由平等观念,男女平等观念...

  • 道法自然

    ”秦墨,接下来呢?” “嗯,来,去外面散散步。”秦墨指了指外面的花园,迎春花正肆意的吐蕊。 “噢。” 虽然有些奇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容纳万物,道法自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hm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