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了糊涂的大学已经毕业一个多月了,总觉得应该写些什么纪念一下我喂狗了的青春,写篇文章,拍几张照片,发几个说说朋友圈什么的。但是因为毕业的前的几个月,我稀里糊涂的辞掉了工作。又稀里糊涂的报名参加了升本考试,然后稀里糊涂的复习稀里糊涂考试。就没时间弄那些文艺清新的事,就连毕业证都是同学代取的。扯远了,我要说的是,我在三年前刚进大学(专科就三年 任性)给自己定的目标——大学期间看一百本书。

考完试一下子闲了下来,列了一张读书表,大学三年记得起来的一共七十六本书,这里面包括在喜马拉雅听的有声书,好吧绝大多数是有声书。但目标勉强算是完成了,这七十六本中好多是系列书,像《货币战争》五本,《魔鬼经济学》四本,姑且算我完成任务吧!
但是从现在看来,我真应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好些书都是过目就忘,走马观花。
有声书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这绝对是看书慢的人的福音,这点在读博恩崔西的一本销售书中就有说过,人的大脑是可以同时处理多任务的,你可以在走路时玩手机,你可以在吃饭时看电视。还有在写作业是听歌。因此你同样可以在走路时,坐车或走路时听一些有声书。听一些散文小说之类的文章,你甚至可以在打游戏时去听。(想想哪个游戏主播不是一边玩游戏一边看着弹幕,一边和观众聊天)。

最近逛书店,发现好多有趣的现象,借着写文章吐槽一下。如果你经常逛书店你就会发现有些书名很有趣比如《海底捞你学不会》出了以后借着就会在书店看到《华为你学不会》《小米你学不会》《***你学不会》。《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大卖以后,就有《快乐在左痛苦在右》《爱在左,管教在右》《天堂在左西藏在右》《九型在左人格在右》居然还有《陆小曼在左林徽因在右》你以为读者都是徐志摩啊!能在两个才女之间左右为难啊,无力吐槽了。个人觉得这种书书名都是在‘借鉴’别人的,即便内容再好也没有兴趣翻开了,更别说买回家了。
再者好多书都是华而不实的蹭热点,看完没啥卵用系列,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事非得写一本书系列,插画比文字还多系列,更有甚者一页只有一句话系列,选书比看书重要,没选好书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
最后真心有点为实体书店着急,从我上初中到大学这几年,在我居住的沈阳铁西区就有三家书店黄了,自从我知道了当当和亚马逊,就再也没在实体书店买过书了。每次去书店选书看书都带着惭愧的心态,一泡泡一天。
对了,还有要买kindle一定要买带背光的,别问为什么。
end
one more ting
感谢又过了美好的一天;
感谢你会坚持读到这里;
感谢我的双手和大脑,让我能思考和行动;
感谢太阳没有拿出全部实力晒死我们;
感谢互联网;
感谢张小龙和他的团队;
感谢世间一切美好,或终将美好的事物;
并深深地爱着这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