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

作者: 四月札 | 来源:发表于2019-03-16 15:56 被阅读29次

    我是一个热爱美食的人,我喜欢吃各式各样的美食,尤其是面食。终有一天,我将遍历人间万里河山,看遍万家烟火烂漫,寻访人生百味清欢。

    中国地域辽阔,饮食文化多样,大体上有南北之分。南方种植水稻,主食是米饭,北方种植小麦,常吃面食。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相比,中国的菜肴更讲究色、香、味、形、器。

    古人说“食色性也”,吃饭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一日三餐上,还是联系感情的重要媒介。美食之间的相逢给了我们在味觉上的享受,人类的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而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着人类的聚散。人因食物而聚在中国的一些传统佳节中都有体现。无论我们如何迁徙,每逢过年的时候又总会聚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

    人类的脚步从未停歇,尽管我们步履匆匆,总有一种味道牵绊着我们,让我们回味。任时代变迁,岁月流逝,记忆中的味道一直都在。

    小时候,我曾有幸在青岛呆过一段时间。记忆中,有一种面饼叫火烧,香香的,很好吃。青岛是海滨城市,盛产啤酒和海鲜。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盛夏的夜晚,海风习习,喝上一碗冬瓜蛤蜊汤,清甜鲜润的口感让人暑气全消。有时去海边石缝里掏几只螃蟹回去油炸,涨潮时还能拾得海带,浅水处也能捕些小鱼小虾。那时天很蓝,海风很温柔,空气都是咸咸的。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中下游,算得上是“渔米之乡”了。上大学后,每次回家,米粉蒸肉都是餐桌上的主角。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和浅浅的海峡。而现在,在我眼里,能勾起乡愁的便是母亲做的菜。放假回家,母亲都会包荠菜馅的饺子。饺子很大也不精致,但很好吃,每次我都吃得很撑,然后一边打着饱嗝,一边夸她做的饺子好吃。母亲看着我笑得眼睛都弯了。假期结束,母亲又塞给我许多好吃的。以至于和她通电话时我都会说:“妈,我想吃你做的菜了。等我回家,我要吃花菜、红烧排骨、山芋圆子……”

    时代的印记在食物中若隐若现。曾听外婆讲起她那一辈的生活。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小时候吃上米饭和蔬菜就已经很开心了。玉米糊和野菜汤是叫她记了一辈子的美味。那个时候,炊烟袅袅,柴锅做饭的香气溢满温度,充斥整个屋子。

    在学校,和室友、朋友们去食堂吃饭,总是纠结今天吃什么,还会抱怨食堂的饭菜不好吃。我想,日后我们免不了会想起曾经在食堂一起吃过的杂粮煎饼,米线,香锅和麻辣烫。偶尔出去聚餐,我们的感情就在冒泡的汽水中酝酿,在沸腾的火锅中升温,在杯子碰撞的声音中得以升华。

    那个热爱音乐唱着民谣的马頔做起美食节目了。《马頔的厨房》有一期是做时间里的-红烧肉,这道菜蕴含的友情是“肥而不腻,浓而不咸”,恰如马頔与宋冬野之间那样浓厚的友谊。 

    三餐饭食,四季衣裳。生活总离不开食物的陪伴,理想的生活状态莫过于:四季,三餐,两人,一生。平淡中酝酿的是幸福的滋味。如果可以,我想和我爱的人,在市井之中,守着我们自己的那份小幸福。

    喜欢蔡雅妮《一人食》中描述的情境:“冬天就应该被温暖的东西围绕。有很多好吃的食物;灶台旁摞着干净的碗碟;胖胖的土锅里炖着肉,闷着饭,煮着白白的馒头;房间里有灶火,烧着水,冒着热烘烘的蒸汽;猫躲在阳光里,你坐在桌子旁。”多么温馨的生活啊。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味。”上海菜偏甜,四川人爱吃辣,北方人大多吃咸,西南地区的人们喜酸。食物的味道复杂多变,人生也是如此。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想,有人的地方就有烟火。无论是家常便饭,还是山珍海味,只要和爱的人一起吃,就算吃窝头也觉开心,吃馍馍也有滋味。相濡以滋味,相忘于江湖。每一个制造和享受美食的人,无不历经江湖夜雨,期待桃李春风。2018年,继之前的《舌尖》系列之后,陈晓卿导演又制作了一档纪录片叫作《风味人间》。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美食在荧屏经典中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忘不了电影《饮食男女》中由食物联系的父女之情。翻出这部94年的片子,二十多年前的谭家菜已成了稀罕物。老朱作为老厨师失去味觉,家倩最终回归父亲的厨房,老朱也尝到幸福的滋味。更忘不了《食神》中一碗叉烧饭的爱情。这是周星驰唯一的一部美食题材的喜剧片,片中莫文蔚饰演的“双刀火鸡”大挥木棒拍打牛肉烹饪“濑尿牛丸”的场景已是不可逾越的经典。

      美食是一场绽放在舌尖上的烟花秀,每个人都在追寻舌尖味蕾上的一生所爱。我相信,人行于世,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以爱为名,赋予美食爱的含义,也是美食的灵魂所在。千帆过尽才知人生百味,也算没有辜负这一生的人间烟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烟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js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