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卷中,一老师:庸医怎么还是潘金莲啊?跟潘金莲啥关系?
(确实没关系,潘金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庸医陈莲河是《朝花夕拾》中的,唯一的联系大约就是“莲”这个字了。)
另一老师:有啊,潘金莲标准的庸医,把武大郎给治死了!
哈哈爆笑场面:笑得连改卷的红笔都握不住了。
哎,在某些孩子的脑袋瓜里只有成人想不到的答案。
顺便说一说被众说纷纭的语文教学,这几年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增加名著阅读就是其中最英明的举措。没有阅读,就没有学生素养的真正全面提高,一切围着分数转的话,孩子就沦为考试的机器了。考试制度的改革越来越注重孩子的综合素养考查,倾向于思考的灵活性开放性。表现在阅读上,孩子得有自己的思考与体会,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学会表达。七年级名著推荐《朝花夕拾》和《西游记》:《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早晨的花傍晚拾起来”,人到中年回忆青少年时期的事情,“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鲁迅先生的文章言辞犀利,针砭时弊,七年级的孩子能读懂吗?读,就能懂,只是懂得深浅层次不同罢了。撇开深奥,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生活,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会表达自我,我想这才是名著阅读的最大意义。
再来说一说《西游记》,孙悟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神通广大,这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事,那么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认为是石猴天赋异禀,生来聪明,是上天恩赐的奇技异能。其实不尽然。用心读一读《西游记》第一回,石猴自仙石蹦出,确实非凡胎,但是“命”是天生的,“运”却需要自己去改。
首先他崭露头角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发现水帘洞,是他第一个勇敢冲上前,越过瀑布,发现水帘洞别有洞天;成功后又提出“其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才顺利当上美猴王。
其二,不满足于现状,目光远大。按照一般“猴”的理想,美猴王有权有名有利,可以说“猴”生圆满。但是美猴王不乐意,眼前舒适,终究躲不过众生轮回,一定要寻个长生不老之术才好。他提出这一想法的时候,他连什么人能长生不老都不知道,还是其他猴子告诉他的,可见他也不是一切都生而知之,反而知道长生之术的猴子没有行动去寻找,这美猴王确实是目光远大。
第三,不畏艰辛,吃苦耐劳,迎难而上。远涉重洋,来到南赡部州,学人话穿人衣,面对一群追名逐利的俗人,果断离开。拜师须菩提后,更是洒扫庭除,养花浇树,砍柴挑水,一干就是七年,这可不是。
第四,目标明确,志向坚定。菩提祖师,发现孙悟空有慧根,打算教他一些“旁门”——“术”“流”“静”“动”……每一种“旁门”介绍时,他都要问一问“此等能长生吗”,换一般人,恐怕祖师肯教,就乐得不分东南西北了,可见孙悟空不一般,目标明确,执着坚定。最后菩提祖师教了他“长生诀”,正式步入修仙之道;但却只能修得长生不老,却不能长生不死,后来孙悟空大闹冥府删去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就是证明。菩提祖师又交给他七十二变,以躲避三灾“雷”“火”“风”。
仅仅是《西游记》第一回,就藏着这么多的智慧,孩子们若能读透一点,就够终生受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