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非常喜欢一档谈话类节目,三个人坐那里侃侃而谈,让我认识了好多有趣的人。其中一个嘉宾马家辉,马博士,知名作家,且自曝痴迷赌博,颇得女性观众们喜爱,我也不例外。
马先生是张爱玲铁粉儿,感觉自己生不逢时啊,不然一定要和这位女文豪发生点什么感情纠葛之类的,不枉此生。我也爱屋及乌,读了点张爱玲的作品。她的多个作品也被影视剧各种改编,现在在年轻人里也可谓是粉丝众多。过去这么多年了,作品还这么受追捧,可见此女确实不一般。
她为什么这么受追捧?大概我总结有几点。
第一,文学功底深厚。张爱玲出身富贵人家,在读书这个问题上肯定是比普通人要有优势的。她文字犀利如刀,这刀是挺快的,看得人真是心惊肉跳。具体例子太多,我就不重复了,网上搜她金句,一搜一麻袋。
第二,她经历坎坷。这网上也有的是叙述。她父母的不幸的婚姻以及对她的影响,她在自述里也有多次写到。加上后来情路艰难,自然有的是生活的灵感素材。
第三,她所处的年代特殊。民国年代,二战,日本侵略,国共内战,这就是她生活的背景。而她又在描写着各种儿女私情,这给人造成强烈的反差,自然给作品赋予了很大的张力。
我就总结了这么多,以后想到再加。
张爱玲无愧是汉语言文学罕见的才女。可是我并不喜欢她,为什么?也总结几点。
第一,她笔尖喷涌而出的,是对自己感情生活,和对这个世界的彷徨和痛苦,是一种文字上的宣泄,是她自身的需要。文学作品当然是可以有这个功能,写作可以宣泄情绪,这个我也有体会,就跟说话一样。不开心了,找个人聊聊,说出来,也就好多了。但是说话,不能只顾自己痛快。你无论是舒发痛苦还是高兴的情绪,也得稍微考虑一下对方是不是有这个需要,人家能获得点什么?如果比例掌握不好,难免让人感到不舒服,显然张爱玲出于自我需要,是占了相当大一部分比例。
第二,她宣泄的是什么? 我当然没都读完她的作品,但有很多人做了。据说读完之后,感觉像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痛苦伴随着她。如果你是女性,像作品里很多对男性的描写,都会直入你内心。男性的自私,懦弱,贪婪,虚伪等等是刻画的淋漓尽致。具体例子网上一搜一大筐。然后每每读到,都能引发强烈的共鸣。
看完之后,除了感慨万千,然后呢?你是否会再也不相信男人了,不相信爱情了?
张爱玲写得没错,写的好,男人,女人,这世上的人,就是这样,身上充满了丑陋的缺点,她真实的把这些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男人坏,女人傻,套用李诞那句话,叫人间不值得。
我还用张爱玲来告诉我这些吗?如果我还嫌我自己受得罪不够多,那我看看周围,比我更不幸的人,比如出生就被虐待的海蒂,如果还嫌这不够刺激,打开新闻,世界各地的战争,天灾人祸,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人能坏到什么程度。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做不到。
不看张爱玲,我也知道亲人之间互相伤害的滋味儿,也能体会男人懦弱时自己的无助,可这些对我有何用?只不过加深我对这世界的失望和愤恨,然后我会不自觉的传给我的下一代。
真实的世界应该不是这样的,不然这么痛苦,人类是怎么活到现在的?是靠什么呢?
我痛苦了半生,研究了半生,找了一个答案。答案很老套,是爱。
我先不说爱世界,爱和平,我就先问你,你100%爱你的父母吗?你觉得你的父母完美吗?他们哪件事上,让你觉得你受伤害了,给你原本应该100%的爱打了个折扣?
你如果跟他们有着同样的经历,是否能拍胸脯保证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你又是否,完全清楚了解他们的经历。你们是至亲,基因相似度可是99.9%,我不敢做这个保证。所以,我把原本给父母打了折的爱,满血复活到,100%。
说来也奇怪,从这之后,我发现,人间很值得。
张爱玲显然是不会原谅她的父母了,所以无论她的文学作品有多么精彩,她只不过,是不停的向世界在传达着同样痛苦的重复的信号—-我缺少爱!
除了你自己,谁也救不了你,如果想跟这个世界和解,还想未来下一代能更好,就100%先原谅自己的父母吧。否则你的长袍再华丽,上面也会爬满虱子。
想和我互动的朋友们请发邮件到threesistersdshinening@gmail.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