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殷殷期盼中,随州今冬的第二场雪终于来了,触目皆白。尽管,它姗姗来迟。
新雪旖旎,我的神思在雪花中起落。看雪温婉几许,雪地幽寂,心轻叩雪的大门,思绪便在唐诗宋词里穿越。想起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想起杜甫的“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想起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抬头看,“千峰笋石千珠玉,万树松萝万朵银”,雪,让人流连。
人间“艳色天下画”,而我唯喜雪花。蹑足雪地里,洁白耀眼。信步来到白云湖边,雪铺满了湖岸,杨柳枝上也是一层厚厚的雪,晶莹剔透。湖面如烟,氤氲着一层薄雾。柳宗元的《江雪》,陡然间便脱口而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为心声。
这首诗传达的意境心声是什么?孤傲还是孤独?我想应该是孤独,尽管孤独之中也有高傲。
孤独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心理状态,一般人体验不了,尤其是传统社会的中国人。
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就是农业民族,传统社会则是人情社会。普通人求团圆,喜欢四世同堂,天伦之乐;读书人求闻达,希望扬名立万,光宗耀祖。孤独,怎么可以?
所以,孤独是没有的,只有孤单。
孤单很可怜,叫“孤苦伶仃”。
孤傲不可取,叫“孤芳自赏”。
能够体验孤独的,大概只有诗人。
诗人从来就是也永远都是单独的个体,集体写诗就像集体做梦一样荒唐可笑。
但,能不能体验是一回事,体验之后能不能表达却是另一回事,而且表达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体验。
不能或没有高超之表达的体验是没有艺术价值的,尽管仍然值得尊重。
可以说,正是表达,使诗人成其为诗人。
在这方面,柳宗元堪称高手,这首诗则堪称咏雪的极品。
表面上看,这诗不过画了幅“寒江独钓图”而已:白雪皑皑的山间江上,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坐在小船上钓鱼,倒也是诗情画意。然而这诗这画的背景,却是千山无鸟鸣,万径无人迹的绝灭之境,便更显得那舟是孤舟,钓是独钓。何况大雪天,鱼们都在水底冬眠,渔翁能钓得到鱼吗?
也只能钓得寒江雪。
雪,洁白无瑕,晶莹剔透,正是高冷气质的象征。
所以,寒江独钓便既是享受孤独,也是证明自己。
没错,那正是诗人宁可孑然一身离群索居四顾茫然,也绝不肯同流合污的内心写照。
也许正因为此,柳宗元才用了“绝”“灭”“雪”这三个入声字来做这首诗的韵脚。
柳诗人的雪是孤傲的雪,一片冷寂。而随州下的第二场雪,在我眼里,却温婉几许。毕竟,随州干旱了太长的时间,需要这场大雪的滋润,有了这雪,堰塘里明年才会有水。陡然从凛洌的诗意回到烟火人间,请原谅我的唐突和世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