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从只是一个符号、甚至不知道它属于广东省到现在,就像人与人一样,仿佛是注定的不解之缘。
说到这不解之缘,是怎么都绕不开南山图书馆(下简称南图)的。刚好这周日(11月12日)下午有一场感兴趣的读书沙龙——从《围城》与《管锥编》看钱钟书的冷峻与幽默——就借此去看看这位“良师益友”吧。
怎奈,天公不作美,下起了不算小的秋雨。吃完中饭,脑中闪过不去的念头,但没多想还是迎风冒雨地去了。
到站了,雨并没因此变小,地铁口滞留了不少人。出地铁没走多远,一个声音和一个搂肩吓了我一跳:
“帅哥,你往哪去,借你的伞过到马路那边吧。”
我甚至于都没有反应过来瞅清阿姨的模样,只是问“没事,您去哪?”,实际我是反方向。
“我来这边看病,出门没带伞。”
“哦,你是前面那个医院吗?”印象中前面有个医院,不清楚有多远。
“是的,我要去医院做个小手术,后面这是我闺女。”随着阿姨指向,看到一个约莫30年纪的女士,同她一样,脚上头上罩着一个用来防雨塑料袋。
“我给您送过去吧”,我想,看病不容易,应该比较着急吧。
我一直给送到医院食堂门口,雨基本上停了。临走时,阿姨感谢不已,激动地跟我握手,说了一些好心人一生平安的话,与我挥手作别。
不知道她们有没有求过人,有多少人拒绝和帮助了她们,但从这举手之劳,她们的万分感谢中,我感受到的是她们的朴实与看病的不易。
告别了她们,一个人缓缓来到南图,仿佛一下就回到了一年多前,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只不过雨后的南图,更显得标致,让人爱怜。
到的不算晚,依旧选了二排坐下。何老师依然风华如旧,穿着端庄典雅。在她温润如玉轻柔舒缓地开场声中,迎来了心宽体胖幽默诙谐声音洪亮的胡纪泽教授。
讲座一开始,胡教授便抛出了一个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
为什么要读书?
胡教授简单提了三点,读书能使人获得快乐,读书能使人生变得丰满,读书能使人变得有趣。
我感觉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好读书,不读死书,不做书袋子。很多饱读之士,都是相当有趣的,你与他们交流,或听他们讲话,真的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关于为什么读书这个话题,远不止这点,欢迎喜欢读书的朋友在下面留言交流。
从为什么要读书,讲到读书种子钱钟书。不怕你们笑话我无知,我真不知道读书种子什么意思,我仔细听了几遍,记下这四个字。会后,问过度娘才恍然:
接着,胡教授把钱与另外一个读书种子苏东坡放在一起,并称是自己最敬佩的两位大师,没有之一:
这一点,是让我很意外的。我虽然也很敬佩钱钟书先生的学修,但也从没想过将之与苏东坡放在一起,这是对钱无上赞誉与崇敬了。
说起读书种子,苏东坡是无疑的,从小就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远大志向。至于为什么说钱先生是读书种子,听完老师介绍完《管锥编》始恍然,后面再说。
接着,胡教授便进入了讲座的主题:
这里,个人想说说,自己对冷峻与幽默的理解。冷峻是一种理智近乎无情地看透人世,幽默则是一种乐观地表达与达观生活态度。
关于《围城》,这个不消多说,不管是原著还是被翻拍的各种影视作品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都看过。但是胡教授还是给出了其主题的简要介绍:
接着,胡教授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讲述钱先生冷峻:
每个方面都摘引了大量精彩的片断,读起来无不轻松幽默,笑后又无不觉得脊背发凉:
冷峻中已幽默不已,胡教授觉得还不过瘾,又专门花了大把时间来讲围城中的幽默: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幽默的解读,西方人认为,幽默是人类最高的品质,你觉得呢?
当然,关于《围城》可说的很多,胡教授也说了很多,这里就不说了。因为《围城》只是钱钟书早期的一部作品,要真正了解认识钱钟书,那就不得不了解不得不读《管锥编》:
那么《管锥编》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呢?何以言“读书不读管锥编,何以读尽天下书”呢?胡教授告诉我们,《管锥编》是一部关于中国十部古代典籍的评注,全书采用古代札记体,全书用典雅的古文写成,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想到哪写到哪,引用的外籍原文涉及到7种语言(妈呀,常人一门外语尚学吃力/掩面),所以很多古文学专业的人都读不懂,何况我们这些没读过这10部古代典籍原著及其评注的常人呢?
胡老研究多年,曾就该书八句话100多字序写了近8万字的论文:
那这书我们该怎么读呢,胡老提供了他的阅读方法:
看胡老手中的《管锥编》,不得不佩服啊,从薄读到厚,从厚再读到薄,从新读到旧,从旧又读到烂!
说了半天,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书名是啥意思咧。胡老告诉我们,书名来自于《庄子*秋水》:
胡老强调,书名并非钱先生谦虚,而是强调世间学问的无穷啊。
胡老本来挑出了20个点了给大家讲钱先生的冷峻与幽默:
可是由于时间关系,胡老只讲了前6个:
论美人的后背 雅谑最后一个,胡老说自己领悟,看懂的朋友请“私下”指教会后讨论激烈,鄙人无知,噤若寒蝉。不过真的所获颇丰,正应了钱先生《管锥编*序》中的那句话“实归不负虚往”也。真真的是双十一物质狂潮后的一次精神盛宴,特别的享受!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为圆心、所知为半径画圆,所知越多,未知面越大,也就越觉得自己无知。如此博学的大师钱先生尚言“以管窥天,以锥指地”,况常人乎?有人说钱先生记忆力好,杨绛先生却说,哪里单是先生记忆力好,都是他笔记的结果。下面是杨绛先生整理的钱先生生前的笔记和手稿:
出了图书馆,我不禁想,世间书,浩如烟海,该怎么去读呢?
讲座中有很多话题,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欢迎文章底部留言交流,讲座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