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语言文字,你一旦遇到,就像戳中了你的要害,一眼千年,永远都不会忘记。
为什么这些文字有那么大的力量,大概就在于他触及了人心灵深处最普遍、最原始、最深沉的情感。
比如: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比如: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再比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的七情六欲千古相通,是作为人的本质存在。所以关乎情感的金句,总是能打动人心。
人们常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中,我认为“忧、思、悲”的力量最大,这也是在影视文艺作品中,悲剧总是最能打动人心,引起最大共鸣的原因。
在文学作品中,炽烈的爱情、浓浓的乡愁、时空的无限、人生的苦短,以及上升到哲学意义上,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虑,都是永恒的主题,会不断敲击人的心灵,历久弥新。
感受一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想每个人都不免俯仰感叹。
好多年了,看过一篇文章,记不得出自哪里,但那个画面一直印在心里。
文章讲的是拍摄艾芜《南行记》里的一个片段:年迈的艾芜,漂泊一生,回到家乡后,母亲早已不在。坐在轮椅上说:妈妈,我还要远行。
文章说:一个暮年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这句话,一下子就印在我心里。
后来,总也找不到出处,感到十分遗憾。
前些天重翻余秋雨的《山居笔记》,终于找了回来,原来是在《乡关何处》这篇文章里。
语言的力量就是那么有力,因为他和我们最深的情感捆绑在一起,在某一个不经意瞬间,突然就会击中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