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7-07-07
姑姑家的表妹今年高考。
作为80年代的大学生,姑姑凭借高考跳出了农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她就摆脱了依靠土地、化肥、农药和繁重体力劳动的生活,成为了光鲜亮丽、坐办公室的城里人。姑姑在培养孩子上,一直是费心费力,表妹志愿填报的事情,她这个高材生和其它同龄人一样,也是有点摸不清头脑。怕自己弄不清耽误事,姑姑在高考前几个月,就把我拉进了一个高考志愿家长交流QQ群。
群文件里满满的都是高考志愿填报的基础知识、各类大学排名、各种专业具体情况等等。群主是一个从事招生工作多年的老师,人称冰爸,他的女儿也是今年参考。每晚冰爸都会给群里家长免费讲授志愿填报知识,也附带解答家长各种疑惑。我顶着14级x中x爸的名称,在群里潜着水,看着真爸真妈们孜孜不倦的学习交流,每天99+的群消息让人应接不暇。爸妈们一个个十分活跃,14级、15级、16级的高中家长最为常见,甚至还有18级的家长,孩子还没上高中就赶紧在群里占个坑。5个2000人的大群塞的是没剩多少名额,充当管理员的家长们每天都要把混进来发各种小广告的号踢出去。除此之外,还得替其它家长捂紧钱包,好说歹说,把那些对付费代填志愿、付费买个自主招生名额之类心动的家长劝说回来。群中一直十分热闹,高考之前大家学志愿填报方法,交流自家小孩学习情况。高考时大家接力转发锦鲤,希望自家小孩多考点分。高考后分数没出来之前,家长们又忙着估分,讨论今年分数线。分出来后就是志愿填报的工作大头,这个时候家长们是忙晕了,每天找院校资料,不停比较,交流起来也多了个心眼,生怕分数差不多的和自己填一样而降低了录取几率。群主的聊天窗口也闪爆了,好像之前的志愿课程都白学习了,大家都在问自家小孩多少分,可不可以报考XX学校xx专业。填志愿的那几天,姑姑每晚忙到凌晨还是觉得难以定夺。最后,在截止日期前,才勉强定好了学校和专业。
各位家长为高考是操碎了心,各位考生也因为有了高考这个拦路虎,在青春逼人的年纪里,整天窝在一个狭小的课桌里与书本、试卷为伴,明明老师无聊的讲授和教室浊的空气如此催人入眠,还得打起精神认真听讲,期望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塞进的知识可以撑到高考后。盼望着那磨人的日子赶紧过去,把失去的睡眠、假期、运动、玩耍、感情、交流统统补回来。如此辛苦,只盼最后换来一张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好像只有这样,读的书上的学才有意义。
和二三十年前一样,高考还是检验学习成果,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但现在问“高考能改变命运吗”和在二三十年前问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后者的回答是毋庸置疑的,那时候大学生的待遇就像封建社会的举人。高考能否改变命运?尽管因为大学的大规模扩招,我这个本科生早就已经不值钱了,毕业后还前途未卜、只能自谋生路,自求多福,但我还是想说,高考可以改变命运。
《激流中国》中有一集,来自上海复旦大学的梁老师,拒绝外企高新招聘,自愿去黄土高原最贫困的地区支教。县城里唯一一所高中老旧破败,没食堂没教师宿舍,学生就着家里带来的馍和咸菜可以吃一个月,没有参考书教辅资料他们每天还是凌晨起床,认认真真的读着教科书。极度闭塞和贫穷的县城并没有什么什么工作机会,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也不是长远之计。对于身处贫穷的他们来说,学习、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极度的贫困在当下中国不是常态,对普通人来说,不只有高考一条改变命运的道路。但毋庸置疑的是,在阶级固化的今天,高考是一条看得见摸得着最切实可行代价最小的上升途径,高考不能保证考生家财万贯,但它至少颁发了一张通行证,在极速变化的世界下,留下一个可以保底的身份,在劳动力市场上争得一个用脑力结合生产工具的资格。抛去经济因素,高考之后的大学生活也是对苦读最好的奖励。低压的环境、处在成熟边缘又保持特有纯真的心智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在大学,改变的不仅仅是经验、眼界、思维方式。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不同思想的人也可以不带利益色彩的交流,这可能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也许不足以改变命运,它们对今后人生的影响无法磨灭。
当今世界充满选择和机遇的机会,但这是以失去平等和保障为代价。阶级的存在无法否认,有的人天生在上,即使在同一起跑线,他们也是开着跑车出动。有的人出身在底层,不打破规则,只能永不停止的奔跑,盼望赶上下一班车。高考只是赛道的一小部分,爬过这座大山,前面会有一个补给站让你稍做休息,如果就此停下你只能被淘汰。
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都不会忘记那段压抑的时光。事隔多日,有去刻意忘记,但分数牵动着神经的那段日子还会在梦中浮现。我不再是那个不断怀疑人生意义、因自己只被当成考试机器而忿恨极端的小孩。未来的路艰难而漫长,现在的我感谢当年咬牙坚持的自己,也感谢那时我仅有的那条没有选择的路------高考。
在最后,我想借一件事说说我对理想教育的看法。本科班级第一,全年级前三的大学霸y没有深造,他选择去了一家知名企业任职程序员。原因是他家中还有两位弟弟,作为大哥,母亲希望他早点工作,减轻家里负担。另外一位家境优裕同学z,在父母的支持下,申请到了美国top50学校深造。通过高考,学霸y和z成为了亲密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后两人命运如何,谁也说不清楚。也许y努力工作,人生不会比z缺少精彩,也有可能两人渐行渐远,大学有着y和z的最短距离。不是说工作比出国比深造差,而是y没有选择。
Pink Floyd曾经这样批判教育:
We don't need no education (我们不需要呆板的教育)
We dont need no thought control (我们不需要被思想控制)
No dark sarcasm in the classroom (我们不要在教室里被黑色讽刺 )
Teachers leave them kids alone (老师们离孩子们远远的吧)
Hey! Teachers! Leave them kids alone!( 嗨!老师们!离孩子们远远的吧!)
All in all it's just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这些都不过是墙上的又一块砖)
All in all you're just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你都不过是墙上的又一块砖 )
如此畅快淋漓的批判只能存在与歌曲中,现实的沉重让我不知道如何开口。我只希望教育能让每一个人见多识广,然后做出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