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5日,在冯校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十人来到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参加了江苏省教科院小学基地主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指向适合教育的学校课程变革”,虽然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学习活动,但是通过本次主题的阐释,课堂联盟研讨课令我受益匪浅。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04548/066004bb73b865ae.jpg)
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不求第一,但求唯一”,采用的是四融四行的方式办学:一是文化融入,坚信“核心引领,文化带动,差异创构”的集团顶层设计,让发展规划整体先行;二是管理融合,坚持“组织转型、制度先导、岗位自选”的原则,让集团机制一体运行;三是团队融洽,坚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个性发展”的价值追求,让教师队伍集群同行;四是校区融体,发展战略的思维、指定战术的路线、构筑战盟的力量,让教育资源孵化众行。在研讨会上星河小学校长也围绕“我的世界是一颗充满想象的大树”为主题阐释了《儿童创想课程的整体构建和实践创新》,从中提出在做儿童创想课程中要“理解儿童、发现儿童、成为儿童”,其中他们的育人目标令我深有感触,“每个孩子都是银河中最闪亮的星星”。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04548/9c64e7aef5840db4.jpg)
在这次研讨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吴永军教授的讲座,他围绕《指向适合教育的学校课程变革》中提出“什么是适合教育?”,他个人认为适合教育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大的方面来说,教育需要适合特定年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合教育发展规律。二是具体而言是指“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称之为“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度教育,这个“材”一方面是指特定学生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是指特定学生的“智慧倾向”;三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施以不同的教育。在保证全体学生都达到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既要根据学生个人的潜质、能倾,发展其独特的具有“特长”的个性,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发展其“需要发展”的个性未必是其强项 还要根据教育的终级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 ”的需要,使学生个性品质中的诸层面“均衡发展”,防止片面化,走极端。适合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差异,并不代表我们只能“跟随”差异亦步亦趋,只促进和发展学生“ 能够发展”的能倾。如果真是这样,学生有可能“片面发展”,这和国家教育的培养具标以及国家课程的设计背道而驰的。因此,适合教育或“个性化教育”还应以“全面和谐”为基本指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04548/94eae69b497e5e3c.jpg)
指向于适合教育的学校课程变革,适合的教育适合儿童 ,儿童应作为主场,在课程变革中如何进差异化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校本课程校本活动、班本课程等建设方面,如何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平等、民主、智慧、自由的有效课堂,还需要我们自己的探究和实践,希望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越走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