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一月份,辛亥革命胜利。南京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大总统。时年三十二岁的李叔同为之欢呼雀跃,激情燃烧之下,挥笔写了一首《满江红》: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 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 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 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曝。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正溅作红心草。 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一九一一年 三月,李叔同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毕业。4四月返回祖国,在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任教。之后发生了广州起义,武昌起义,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政府垮台,封建君 主制度宣告结束。这些回国后的大事变使他非常兴奋,异常激动,遂有此词。二月间,应上海城东女校校长杨白民之邀,赴沪“於城东女校艺科”任教。词句荡气回肠,字里行间洋溢着报国豪情,大有“猛志逸四海”,致君尧舜,澄清天下的雄心壮志,很明显,未出家之前的李叔同,已经展现儒家经国济世的生命情调。
上阙前两句是倒装句,意思是昆仑山顶升起一轮皎皎明月。昆仑山代表中华民族,也代表祖国大地。皎皎月使用了傅玄诗《明月篇》“皎皎明月光,灼灼照晓辉”的典故,形容世界 的纯洁、开阔、光亮。预示着一个新时期的到来。“有人长啸”运用岳飞《满江红》的典故, 但表明振奋之情以及对岳武穆的崇仰心愫。后几句写出了革命党人的战斗品格。 下阕写对历史的回忆——无数革命烈士的流血牺牲。开头即写荆轲、聂政的典故,写 出了壮烈牺牲的精神。其后运用了苏轼《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的典故。虽然大江东去, 但精神永存!然后用精卫填海、红心草的典故,写了革命烈士精神永存!最后的结语运用用了李玉(明末清初戏剧家)《千忠戮》“一担好山河”的典故,写出了作者远大的理想和开阔的胸怀。
李叔同的这首《满江红》并不输给岳飞的那首《满江红》,只没有岳词名气大罢了,同样的直抒胸臆,壮怀激烈,同样的力透纸背,义薄云天。他无疑是琴心剑胆的高才,挥动如椽巨笔,哪怕一生只挥动这样一次,一生只铸下这样一首伟词,也足够了不起了!
于李叔同,学者俞平伯也如是说:“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张爱玲曾道:“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附上岳飞的两首《满江红》,以便对照赏读:
其一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其二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