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不到5点我就醒了,宿舍太热了。于是我就接着看没有看完的东叔的《信》,看到后半部分,我一开始觉得直贵有点理性的凉薄,理性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家庭需要守护,为了奢求妻子和女儿安稳做个正常人,直贵不得不和仍在服刑的哥哥断绝联络。当我看到他冷静地写下最后一封断绝关系的信时,我觉得这好像是他唯一的做法,因为他已经明白了“歧视”本身就不可能消失,没有歧视和偏见只是想象中的产物,别人的道德品质不归我们管,我们只能不择手段在道德的底线上生存。
凉薄是因为,当我看到直贵的哥哥武岛刚志从进狱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写信,向受害者的家属表示深切的愧疚与自责,而这一切,他都瞒着自己的亲弟弟——直贵。哥哥十几年的忏悔未曾向自己唯一的亲属坦白,而这唯一的亲属是他在狱中炫耀的资本与活下去的理由。就好像原本暗无天日出现了自己以为稳定的最后一丝的暖光,被突然掐灭。这让人怎么不感到寒心。
最后的最后,我哭了。因为直贵看到哥哥的信哭了,他终于明白了,如果没有那些信,才有了自己的今天。更明白了生活的意义,自己人生路上的阻碍正是来自于这些信,如果没有它们,人生路会顺畅很多,但是也缺少了奋斗和摸索。对于直贵来说,这些信让他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时候看到了世间百态,这将是他谨慎生活与继续生活的财富。直贵自愿用音乐去狱中慰问犯人,他着急地在一群外表一样的家伙中寻寻觅觅,角落自动出现了一丝不声不响的亮光,是哥哥双手合十,颤颤巍巍地在忏悔,这样的动作像是一把无形的利剑,瞬间封印了直贵的嗓子,他唱不出来任何东西……
我原本以为,小说名称——《信》,是直贵与刚志的联络,哥哥在信中对过往的自责,直贵的思念,对未来的期盼,直贵对信的各种情感正是他对人生的态度,有近乎苛刻的理智,有拼命守护的温暖。可最后我才发现,真正的“信”是刚志十几年的忏悔,一个善良的人因为意外杀人而良心不安,只不过这种惩罚却是让自己的亲属受过。文中所有的信都让我看到了一个事实,善恶到头终有报。
我喜欢这个结局,冰释前嫌,那些所谓的仇恨和没来由的忧伤会随着时间的磨合散去。血缘,是我们最不能用理智解决与解释的一个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