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什么是教育小叙事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作者: 小苹果树 | 来源:发表于2024-10-02 09:16 被阅读0次

    “老梅,至今还在钻研教育学术,未来可期啊!”昨天,我将以前写的两篇教学随笔《从随笔到大作文:写作乃是综合》《从一道排序题想到的》编辑发表在先锋文学社的微信公众号上,我的行为遭到了某位同事的调侃。

    “未来可期”很明显的是一句反语,虽然工作了三十五多,不过,我依旧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初中语文教师,就算将延迟时间计算在内,退休也不过五年多的时间。我的研究教学和写作,并不是为了名利,去晋升什么职称,也没有考核的要求。

    当时的我,虽然略有尴尬,不过,更多的是自豪,我微笑地回答:“其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步入不惑之年后,我每年购书三四十本,读书三十多本,写作十几到二十多万字,常常自己提出问题,思考和回答问题。一方面,确实要回答职业中的问题,解决困惑,寻找方法;另外一方面也是自己的爱好。此生做名师确实已经无望,不过,成为明白清楚的“明师”,我觉得还是力所能及的。

    这一段时间,教读了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一间存放情感,第二间小屋安放的是职业,第三间摆放自我。作者认为,“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以工作为乐趣)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需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对此,我可以比较自信地说,我喜欢做教师,对身边的学生有着一种善意的好奇,对于人类的心灵世界充满很多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要战胜职业倦怠,就要做教学研究。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早晨读到了新教育微信公众号朱永新老师的一篇文章《重建信任,像孔子一样做教师——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朱老师在文中这样写到:“成为本质意义上的教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意味着你必须经过漫长的修炼,逐渐汇入由孔子和苏格拉底最先垂范的伟大传统,让他们的精神气质穿越你的灵魂。这一过程意味着你须一天天地认同这份职业,将自己人生的意义编织到学生的成长中去;意味着你日渐拥有一份对于职业、学生以及自身的信任、信念乃至信仰,从而勇敢地担当起此一职业所赋予自己的责任。”

    在《像孔子一样做教师》一文中,朱老师写到“我们可以相信,孔子会赞同生命需要保持于一种诗与思的状态中,而真正的叙事说到底是内在精神的叙事。同样的,他也一定会赞同,虽然我们追求共同的大道与真理,但是因为际遇的差异,生命终将呈现出不同的历史面貌。”我认为,教师的自我叙事,自我书写是一种道,是走向自我,走向学生,也是收获心灵宁静和自由,成为明师的必由途径。

    前一段时间教学《敬业与乐业》,梁启超先生在文中引用了孔子自述生平的名句“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并且热情地称赞其“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希望听讲的诸君一起来享受这种美好生活。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站在大先生讲台旁边的我,心中充满了向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ns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