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使用口头语的习惯。这种口头语言是由于习惯而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往往这些口头语能体现说话人的真实心理和个性特点。所以,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口头禅,它们背后往往隐含着大秘密,对你了解对方会有很大帮助。

“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
这类人,在说这些话之前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希望别人能够相信自己。
“果然”
一般来说,经常连续使用“果然”的人,大多强调个人主张,自以为是。
“另外”、“还有”
这种人思维比较敏捷,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做事容易厌倦,只凭一时的热情,往往不能坚持到底,不能善始善终。这类人的思想很前卫,富于创新,经常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
“啊”、“呀”、“这个”、“嗯”
经常使用这些词的人,一般会有两种,一是他们词汇少,反应比较迟钝,在说话时利用作为间歇的方法而形成的口头语习惯。二是一般一些领导会在会上发言时,经常用这些话来显示领导风范。
“其实”
这类人经常用“其实”来转移一下话题,他们往往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大多比较任性和倔犟,并且多少还有点自负。

“听说”、“据说”、“听人说”
经常使用此类用语的人,他们往往是在给自己说话留有余地。这种人一般处事比较圆滑,虽见多识广,但是决断力却不够。
“最后”、“怎么样怎么样”
这类人大多是潜在欲望未能得到满足。
“但是”、“不过”
这类人一般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后,遭到别人的攻击,这时常常用“但是”一词作为转折,还是在坚持自己的观点,说明这种人有些任性。“但是”语气是为保护自己而使用的,也反映了其温和的特点,他说得委婉没有断然的意味。
“应该”、“必须:”、“必定会”
经常使用这些话语的人,一般自信心极强,往往以“家长”的身份来告诉你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表面上显得很理智、冷静。
“确实如此”
经常使用这个词的人,大多是浅薄无知,经常跟在别人的后面随声附和,常常自以为是。
“可能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
说这种口头语的人,一般比较圆滑,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对他人的观点也很少评论,通常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遇事沉着、冷静,所以,工作和人事关系都不错。这类口头语隐藏了自己的真心。
“反正”
经常说这类话的人,一般是悲观主义者。他们说话喜欢用否定的语气,往往给人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在尚未行动前,就满脑子的“反正干了也白干”、“反正……”等消极思想,结果自然是放弃。

“绝对”、“百分之百”、“肯定”、“不可能”
经常使用这类词语的人,比较武断,不是太缺乏自知之明,就是自知之明太强烈了。他们往往在与人争执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会不断地用“绝对”等词进行保证。
“我只告诉你”
经常说这种话的人,往往不够自信也不夠成熟。往往是自己不应该告诉,但是又想告诉别人,但对人说,又怕泄露消息,只好不断地强调这个秘密,我只告诉你,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
“我早就知道了”
经常使用“我早就知道了”的人,有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在谈话中常常争论自己是主角,用这句话来说明自己知识面比较广,自己什么都知道。对他人而言却缺少耐性。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语句来判断某个人的心理或性格时,首先需要确定这句话确实是这个人的习惯用语,而非偶尔为之。而且,谈话中语言的措辞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我们还要在人际交往中多观察,多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