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第101个风发正茂的生日,普天同庆,全民兴奋,载歌载舞,忙得不亦乐乎。
人人我我洋溢着灿烂无比的笑脸,发自肺腑庆幸好年华,赶上了好时代。都过上了赛神仙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日子。
高度一致,言不由衷要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安居乐业,多姿多彩,应有尽有的幸福生活!
其实,不能光顾高兴,而好了伤疤忘了疼。饮水思源,如春种秋收,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哪一样收获是垂手可得的,幸福的同时要懂得珍惜。
提到珍惜,大家都会争先恐后认为自己没少看战争片,受爱国主义教育,入团、入党,誓言念得振振有词。
其实,这远远不够。安享太平盛世,欢愉嫌日短,没准看罢红片抛到脑后,你是你,我是我了。毕竟那些影视里的英雄离自己很遥远,又不沾亲带故,有什么好一而再再而三地感念的呢?
如果这样想,那真是大错特错。不妨我们试想回到浴火不一定重生的,硝烟四起的,尸横遍野的,民不聊生的旧时代去。穿越也罢,假设也行触及灵魂。关乎到你自身生死存亡,还不说名族安危,更不上升到国家安危,你就知道该怎么做才是举足轻重的。
电影,电视剧,歌舞,话剧,小说等系列红色革命史册演绎、记载的只是有据可查的,作者树立的时代英雄限量版。还有诸多不在册,甚至可以说没机会在册,来不及在册的比比皆是。
我大伯二伯就是例子,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连正名的机会都没有。只知道自国民党拉兵拉夫,三丁抽二,两丁抽一,把俩伯伯拉走后至今下落不明。
拉兵时,而立之年的地主家大少爷一大伯,业已成家,孩子就四五岁了;弱冠之年血气方刚的二伯刚出学堂门,如果不是父母失康,还准备出去深造的,正愁发展方向;英俊潇洒的小少爷-父亲,正在城里国民党童子军学校就读初级中学;
爷爷奶奶皆不同程度地患病卧床。父亲考虑到自己没有撑家并照顾病爷爷奶奶的能力,极力请求拉兵拉夫的国民党军官慈悲为怀,一定得留下大伯在家,利于照顾上老下小,自己愿主动带替大伯参军。
凶神恶煞的拉兵军官哪由分说,不存在同情怜悯。尽管父亲小不点萌得抱住军官的腿亲昵,仍没有因为萌得可爱就会博得网开一面。
人家捏着螃蟹等火烧,就要身强力壮的小伙,补充前方兵源不足之急需,战争是何等地惨无人道,怎么可能因眼泪、哀求就延误战机,违抗上级命令呢?
军官懒得听小鬼父亲求情,挣脱父亲抱腿,呵斥、谩骂不绝于耳,还没轻没重的几脚将父亲踹出老远,然后同全副武装的部下一起,押上两伯伯扬长而去。
纸包不住火,爷爷奶奶还是得知了大伯二伯被国民党拉壮丁当炮灰的消息,更知道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捶胸顿足还抓掉自己一缕缕白发,骂自个没用,废物!尽管奋斗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还因人微言轻,保护不了自己的孩子们,气急到口鼻喷血而辞世。
突发变故,双重打击后,大妈迫不得已带幼儿回山沟娘家,开荒拓土以期自养,然后就漫无天日地守望着大伯有回来那天;父亲缀学,孤身只影,下当地煤井做苦力,糊口食熬日光。
终于熬到全国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父亲因有文化成为时下紧缺货,被充实到泱泱大山区打土豪分田地搞土改工作,前提也带头将田地家产悉数充公上缴,做了与时聚进的开明人士。
解放后仍不见大二伯回来,猜想被老蒋带到台湾去了的可能性大。大妈和父亲不约而同没少托命大回原籍的拉过的兵,及台湾回来的兵,打听大二伯下落。依然黄鹤一去不复返,长此以往没消息。
不知又凉了许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地有人请父亲代写书信到加拿大多伦多市某某,代转台湾台竹老兵区。帮忙写信次数一多,就熟悉了。
父亲就委托台湾的老兵代为打听大二伯情况,又过了许久,绕多大一圈才听点不确切的消息,说是有这么一位英雄,还只限关于大伯,那人还责怪他自己文化太低,可惜不会写书,少了歌功颂德云云。
说他们那批兵就大二伯好文化,一去就重用,分工理想。大伯在重庆宪兵队带长,二伯在哪空后也不具体。其余全被编于火线作战部队。扛枪打仗,参与大决战。
大二伯尽管都在重庆蒋府,也很难见上一面,传说他们曾策划过老乡集体逃回的方案,蒋早有防范,未能实施,也没逮到大二伯什么把柄,才有惊无险。
那年头人命不如虫子蚂蚁,战场上凡有贪生怕死的孬兵,都被杀鸡儆猴当场击毙,死得冤又怎了?名在哪册,光荣耻辱只有天知道。
还说大伯也曾考虑集体投诚,共产党极其优待俘虏,深得民心。苦于没机会接洽要员,妥善方案,加之老乡比较分散,软骨头又多,前怕狼后怕虎的。
榆木疙瘩样忍气吞声,挨鞭子过河跟恶人走,硬着头皮自己打自己人。大二伯身在曹营心在汉室,伺机而动,变得遥遥无期。
好不容易突发泸定桥血战,蒋部全力以赴,要火速调集十万大军,企图阻止红军渡江、过桥。恰好大伯所在的宪兵大队,授命在这次任务中打先锋。大伯也只能给少许亲信一些暗示,其余属蒋部嫡系,是万不可流露二心的,稍有闪失,长几个脑袋也不够砍。
暗示的目的冲锋陷阵,抢在前面,虚晃机枪,争分夺秒,创造机会,让飞夺泸定桥的红军们减少牺牲,保存实力,迅速过江。
让虚为以蛇的枪林弹雨成为助兴,掩人耳目欲盖弥彰,权当是交差。发自内心希望飞夺泸定桥的红军们心有灵犀,他们中有被逼无奈故不打中的自己人,绝非枪法不准。
卢定桥木板被提前拆除,并在焚毁中,赤裸裸的一排铁索,尽皆烧红,守桥敌军火力如织。尽管大伯宪兵少许是应付差使的啪啪啪,飞夺泸定桥,过江敢死队红军仍然举步维艰,损失惨重。
计划赶不上变化,敌人援军陆续蜂拥将至。是可忍孰不可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伯改暗示为吼叫,急忙调转枪口,依桥头柱为掩体疯狂扫射,打得自己部下(敌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大伯漂亮地倒戈于密密麻麻的蒋军,迅雷不及掩耳引火力于自身,足以让红军赢得渡江过桥机会。
大伯幻想,赶在敌人援军到来之前一秒,能看到最后一个红军勇士在火力覆盖下跨过桥去就好了……多保护一人,起码革命就多一枚火种,胜利势必多一线希望,大伯也多一份欣慰。
啪啪啪加遐想,大伯已被蒋嫡系当叛军打成筛子。大伯视死如归,孤军奋战,完成使命的同时也成了奇观--视而丧胆的不倒翁。就凭打不倒大伯这一幕,早已令众敌人魂飞魄散,想夺路而逃。
大伯的冒险举动,有效的转移了敌人的注意力。令蒋军唏嘘不已,自己队伍里带长的还有如此不忠的人?枪口一致对准大伯还不解恨:"这人怕是眼瞎吧?打自己的兵,找死!"个个蒋军唾骂着大伯,不惜浪费子弹。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又不殃及暗示的心腹。当机立断舍小我,保大家。效果不亚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及杨虎成、张学良等。
我认为大伯可歌可泣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同样值得铭记,恕孤陋寡闻,貌似剧情反转开历史先河,填补了战争片倒戈赢转机的空白。只要做无名英雄能促成战役的胜利,何乐而不为呢,料想大伯心满意足了。
临阵倒戈,视死如归,值得敬畏。大伯和人民大众一样,也是血肉之躯,还有妻儿老小,同样应有所顾忌。只是不想看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人站错了队而自相残杀,互相伤害、践踏。牺牲小个人,唤醒一大片,抉择值得推崇!
发疯的敌人,怪大伯放跑了红军。党国对他训练有素,待他不薄,没想到会火线判党,真是奇耻大辱。大伯的出其不意,或是蒋军不得民心的体现。也敲响了蒋军必亡的丧钟。
蒋军无不恨大伯恨得牙痒痒,收队还有人再扫膛一梭子泄愤的子弹。见大伯在桥边如英雄雕像屹立不倒,直到恶狠狠合力用脚踹下咆哮的大江,才扬长而去。
大伯孤立无援,潜心向党。信仰自知,不往外道,总算起了内应作用,尽了赤胆忠心。虽比起战功赫赫名扬天下的大英雄,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就这微不足道,名未汗青的小英雄,滴水见太阳,功劳不可估量。
父亲听人讲评书一样绘声绘色慷慨激昂。感动得热泪盈眶,推测着:包括二伯的下落不明,也可能猝不及防在哪个危及关头,为红军保驾护航而壮烈了?或专做好事不留名呢?
众志成城,无往不胜不是口号。牺牲生命保家卫国,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的本性。我认为类似大伯,他们当之无愧不是英雄的战斗英雄,不是党的优秀党员。
我不当大二伯的无影无踪是秘密,不拿道听途说当传说,也不呼吁在青史上补写他们的名字。换位思考,自己若出生的那个你死我活的年代,也会竭尽全力,不图功利,临危不惧,国家至上的。反正总是一死,何不选择创造最大价值去壮烈昵?
不说对得起良心。用毛主席话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不足以概括了大无畏牺牲没留名的价值了吗?大伯的壮举虽不惊天地泣鬼神,可也有代表性,代表那是个逼出英雄的年代,代表了自己的立场坚定地拥护共产党,相信只有共党才能救中国。
工作需要,远道而去,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的父亲,一直以大伯为自豪,拿二伯当疑问,却忽略了大妈的存亡。
过许久,经多方打听才知道。大妈回娘家后和他儿子相依为命,年纪轻轻,守身如玉,死等大伯的凯旋。
乡民都夸大妈创造了高寿奇迹,活到百岁才失望而终。能坚持过百的附加原因还在于,大伯唯一的儿子,屋漏偏遭连阴雨,行船又遇打头风,早早患脑炎病成了半个废人。
具体点也就是儿子聋三拐四,不言不语。只知脸朝黄土背朝天苦做,竟然不管天亮天黑、饿与不饿。你说大妈要不挺住伺侯他儿一辈子哪能行?任劳任怨只到白发人送走黑发人,大妈也就肩负着双重任务,顺其自然高寿了。
(附:英雄资料来源于家谱
大伯:X承龙一宣统元年5月27日
二伯:X承凤一民国14年12月)
2022.7.1写于庆七一活动现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