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读书笔记
我们“不幸福”是谁的错?

我们“不幸福”是谁的错?

作者: 一片清新自留地 | 来源:发表于2016-06-12 14:17 被阅读91次

    端午假期带着一本有关“阿德靳心理学”的畅销书回家研读,它解码了我们大多数人“不幸福”的根本原因,以颠覆式的思维告诉我们,一切皆可改变!它不仅帮助我梳理了根深于内心的不安之源,也同时打开我从未有过的视角去看待它们。希望小伙伴们珍藏并分享下文,常读提醒,相信小伙伴们一样可以,敲响幸福大门!


    1. 摒弃“原因论”,接纳“目的论”!

    哲人:那已经是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来了一位女学生。是的,她就坐在你现在坐的这把椅子上。她的苦恼是害怕见人,一到人前就脸红,说是无论如何都想治好这种脸红恐惧症。所以我便问她:“如果这种脸红恐惧症治好了,你想做什么呢?”于是,她告诉我说自己有一个想要交往的男孩。虽然偷偷喜欢着那个男孩,但她还没能表明心意。她还说一旦治好脸红恐惧症,就马上向他告白,希望能够交往。

    青年:哎呀,多好啊!很符合女学生的话题。为了向意中人告白,首先必须治好脸红恐惧症。

    哲人:事情果真如此吗?我的判断是并非如此。为什么她会患上脸红恐惧症呢?又为什么总是治不好呢?那是因为她自己“需要脸红这一症状”。

    青年:不不,您在说什么呢?她不是说非常希望能治好吗?

    哲人:你认为对她来说最害怕的事情、最想逃避的事情是什么呢?当然是被自己喜欢的男生拒绝了,是失恋可能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因为青春期的失恋在这方面的特征非常明显。

    青年:那么,具体怎样做呢?听了病人的烦恼后就放置不管吗?

    哲人:我所能做的就是首先让其接受“现在的自己”,不管结果如何,首先让其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作”鼓励“

    青年:只要您会详细作出说明就好。那么,最后她怎么样了呢?

    哲人:与朋友一起和那个男孩出去玩儿,最终那个男孩先向她告白了。当然,她再也没有到这个书斋来过,我也不知道她的脸红恐惧症后来如何了。但是,我想她大概不再需要了吧。

    原因论:我们对自己的评价非常低,甚至感觉自己没有任何优点,只有缺点,于是我们常陷于“自卑”中。

    目的论:我们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呢?那是因为我们太害怕被别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但是你需要明白一点,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同时也会伤害别人!你如果只抱着”我因为脸红所以无法成功“之类的想法,那就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想成功“了!


    2. “自卑情结”并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哲人:阿德勒也承认自卑感人人都有。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

    青年:那么,人究竟为什么会有自卑感呢?

    哲人: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例如,越是有远大志向的厨师也许就越会产生“还很不熟练”或者“必须做出更好的料理”之类的自卑感。

    阿德勒说“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 ,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我们能够处理得当,自卑感就能够转化为努力与成长的催化剂。


    3. “权势张扬”是自卑的表现之一!

    哲人:自卑情结有时会发展成另外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青年:那是什么呢?

    哲人: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那么,什么是“权势张扬”呢?权势张扬是通过采取一些方式来显示自己的特别,由此找到存在感,比如追逐名牌服饰、虚报履历等等。这样似乎显得自己很优秀,其实就是“虚假优越感”。

    哲人认为如果真正地拥有自信,就不会自大。


    4. 人生不是与他人比赛!

    哲人:所谓“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意思。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当然,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

    青年:哎呀,这不可能吧。我们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把自己与别人相比较。自卑感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

    哲人: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我们应该积极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因为世界根本就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无论你是走在前面抑或是走在后面都没有关系,我们不断地向前奔跑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永远记住: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5.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哲人:但实际上,别人真的会那么关注你吗?会24小时监视着你,虎视眈眈地寻找攻击你的机会吗?恐怕并非如此。

    我有一位年轻的朋友,据说他少年时代总喜欢长时间对着镜子整理头发。于是,他祖母对他说:“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那之后,他便活得轻松了一些。

    很多人不幸福是因为过分在意自己,同时也认为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么他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如果你的眼中只有竞争,就么脑海中就只有胜与败,不知不觉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呢,那么对世界的看法应该也会截然不同。

    6. 活着不是为了“讨好别人”!

    哲人:比如,假设你在工作单位捡了垃圾。但是,周围的人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一点;或者即使注意到了,也没有人说一句感谢或表扬的话。那么,你以后还会继续捡垃圾吗?

    在犹太教教义中有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请你记住,我们如果一味地寻求他人的认可、讨好别人、按照他人的期待去生活,哪里还有自由和幸福可言呢?我们不是他人的奴隶,要真正活出自我!

    换位思考,如果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时,我们是不是可以看作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呢!


    探究了我们不幸福的诸多原因,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自由呢?

    1. 阿德勒主张“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哲人: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如果在工作中遇到毫不讲理的上司,一遇到事情便大发雷霆,那么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地表现,都可能无济于事。

    如果将你和上司的课题进行分离会怎样呢?也就是,无论上司多么蛮不讲理、乱发脾气,那都不是“我”的课题。毫不讲理这件事情是上司自己应该处理的课题!我们没必要委曲求全或讨好,更不能看着别人的脸色并发誓忠诚于人,而是要诚实地面对人生、正确处理自己的课题,也就是将工作做好,不用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

    切记: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只有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2.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书中将人际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关系,一类是横向关系。

    所谓的纵向关系是我们区别对待他人的一种惯性思维,比如你与父母、上司、长后辈或是其他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思维强调的是你与这个人不是平等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由此你就会不自觉地从纵向关系中获得或给予不公平待遇。比如“A比我强,B不如我”“要听从A的意见,但不听B的”“与C的约定可以作废”之类的想法。

    与纵向关系相对应的是横向关系,也就是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并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比如在与上级相处时,你有拒绝和提出更好方法的余地。

    3. 认真接纳自己,并寻求到自身价值点!

    哲人:你是在什么样的时候感觉自己自我意识过剩的呢?

    青年:例如在开会的时候根本不敢举手发言,总是会因为担心“如果提这样的问题也许会被人笑话”或者“如果发表离题的意见也许会被人瞧不起”之类的问题而犹豫不决。哎呀,还不止如此,我甚至都不敢在人前开个小小的玩笑。自我意识总是在牵绊自己、严重束缚着自己的言行。我的自我意识根本不允许自己无拘无束地行动。

    青年为了不被他人嘲笑或小瞧,选择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展露本真的自己,失去自我,当然也得不到进步。哲人给出三板斧:“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1)自我接纳。

    哲人:我们既不能丢弃也不能更换“我”这个容器。但是,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来改变对“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

    青年:这是指更加积极、获得更强的自我肯定感、凡事都朝前看吗?

    哲人:没必要特别积极肯定自己,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指勇敢地接受自己的问题,不对自己撒谎,要清楚并积极地承认“根本就没有满分的人”,然后尽最大努力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奋斗,努力接近100分。切记要关注“可以改变的”,放弃关注“不可以改变的”!


    (2)他者信赖。

    哲人:假设你把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怀疑”之上。怀疑他人、怀疑朋友、甚至怀疑家人或恋人,生活中处处充满怀疑。

    那么,这样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关系呢?对方也能够瞬时感觉到你怀疑的目光,会凭直觉认为“这个人不信赖我”。你认为这样还能建立起什么积极的关系吗?只有我们选择了无条件的信赖,才可以构筑更加深厚的关系。

    如果能够很好地使用课题分离,那么这件事就变得更加简单一些了,即:决定是否背叛的不是你,那是对方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


    (3)他者贡献。

    哲人: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青年:贡献他人是为了自己?

    哲人:是的,不需要自我牺牲。

    文中举了一个在家庭中常见的例子,说晚餐后桌面满上餐具,孩子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丈夫在沙发上看电视,只有妻子在收拾。而且,家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一个人打算帮忙。如果换作你,会不会产生“为什么不来帮我?”“为什么只有我干”之类的怨言呢?

    如果你能将他们视为“伙伴”,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家人做些什么,并快乐地哼着歌打发时间,或许自己会更幸福,说不定还会有人因此关注到你并前来帮忙呢。

    当然,这里的贡献不一定特指行为,也可以是一种“我有价值”的意念。

    文中还有提到了一老人瘫痪不能为家人做出有价值事情的例子,作为老人如果他不能做好课题分离,则会视自己无用地痛苦而终。无论作为老还还是年轻人,我们都应该感谢他(或自己)的存在,只要存在,就是最好的,不是么!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哲人:无论什么年龄,人都可以改变。

    无论多好的书,也都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实践,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勇气“!

    感谢小伙伴阅读,喜欢请”点赞“!希望我们携手一起爱上自己、突破自我、重获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不幸福”是谁的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pe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