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简友广场
245.“山溪之险”如何理解?

245.“山溪之险”如何理解?

作者: 素素老师的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22-11-21 19:44 被阅读0次

——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不二法门

《孟子》三章教学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有一句:“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课本参考译文: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这个参考译文中,其实“域”“固”“威”都应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定居,使……稳固,使……感到害怕,从语言的常用表达来看,可以翻译成:限制,巩固和震慑。这个知识争议不大,但对于“山溪之险”和“兵革之利”我感觉课本没有说清楚。

按照句式,这三句是排比,封疆之界,意思是疆域的边界,是一个偏正结构,中心词“边界”是名词,那么以此类推,“山溪之险”应该解释成山河的险要地势,险理解成形容词作名词,后面的“兵革之利”理解成“兵器装备的锐利”后面加上中心词很奇怪,但锐利是形容词,语法上讲不通。于是我尝试用另一个文言文句式知识去解决,把“山溪之险”的“险”理解成山河的定语,解释成“险要的山河”,后面的句子就可以理解成“锐利的兵器装备”,“之”有定语后置标志的作用。有例子可循,“蚓无爪牙之利”翻译成“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但“险要的山河”和“山河的险要”似乎意思并不完全相同,就像说“我看到了山的高大”和“我看到了高大的山”,一个强调高大,一个强调山。

所以我猜测,初中语文课本的注解者是特意不强调这个特殊句式或词类活用,因为在我们的日常表达中,这样的形容词,已经具备了名词的性质。

所以我要求学生化繁为简,就理解成“山河的险要”和“武器装备的锐利”。绕了半天,还是认同了课文下的注释,但是我觉得遇到问题,努力去思考,并且寻找到合理的解释,并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们觉得呢?

相关文章

  • 245.“山溪之险”如何理解?

    ——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孟子》三章教学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有一句:“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

  • 边城随笔之南长城回眸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财经数读2017.6.10丨中概股今日集体下挫

    每日诗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先秦 · 孟子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 知识运用灵活,背诵还需理解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

  • 孤峰

    万千奇峰孤险,百花从中一点。若问山溪哪来?回头一笑不言。

  • 终南孤木

    假日终南巡,云烟掩古津, 山溪横老木,难倒初来人。 涧险深崖陡,投石未有音。 扶栏心颤抖,冷气冻腰身!

  • 【梦游所至 话说长生】

    戊戌十一月上,闽中白菊之即开,山溪弥发。闲者,故随游山溪。 登处竹疏,吾山视其秋霜调而无落,未知失之何处,以成情耳...

  • 如何理解多次赔付重疾险?

    在所有保险产品中,重大疾病保险的更新升级的尤为快速,从过去的单次赔付到多次赔付,从多次赔付的疾病分组到不分组,这符...

  • 一起读经典《赌经·成事章 第十(2)》

    赌者,慎险也。何谓慎险,履险如履平地,如履薄冰也。安者人之所趋,险者不得以而弄之也。久安不觉者危焉;险者死之地亦大...

  • 如何正确理解年金险——年金险使用指南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客户王先生提供了不少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年金险作为人寿保险的一大险种,以被保险人生存为给付保险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45.“山溪之险”如何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pn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