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故事
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king who liked to write stories. He thought the stories he wrote were very good. He showed them to some people. Although the people didn’t like the stories, they were afraid to say it to the king. So they said his stories were good.
.........
上面是80年代初中英语的一篇课文。二十多个春夏秋冬,悠悠岁月,他,依然背的朗朗上口,流畅无比,我听着,吃惊而又佩服。
初二那年,他从六中转学到一中,班里的同学一个都不认识,第一堂英语课,就受到了英语老师的特别关注。
“新来的同学,把XXXX课文背一遍!”
他害怕极了,怀里就像穿了一只小兔子,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说:“我不会,明天背好吗?”
“明天如果不会被,以后就不要在上我的课了!”
他连读都不会读怎么能背呢?苦恼极了!好在他的同桌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小姑娘,帮他用汉语的形式,把读音写在了每个英语单词的下面。晚上,其他功课写完,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到凌晨两点。
第二天第一节就是英语课,他把身体压的低低的,趴在桌子上,还用英语课本挡着自己的脸,老师依然能够“发现”他,兑现昨天的约定,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背课文。他背的很流畅,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从此以后,整个初二阶段,上英语课的第一件事就是他先背课文,已经形成了惯例,他也形成了习惯,同桌的她也形成了习惯。
但是
每次的英语考试40-50分之间。老师想不明白,他也想不明白,同桌的她每次考试都90分以上;为什么课文背得这么好,成绩一直上不来呢?
直到今天,他还能大段大段的背诵二十年前背过的英语课文。
我的启示
1.学习英语,音标是必须要跨过去的坎门槛,听、说、读、写的给合,是学习好英语的不二法门,利用投机取巧的方法不可靠。
2.死记硬背,永远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但很多孩子都在用,去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及早发现,及时面对,及时引导。(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我以前的记录)
3.对于教育这件事,老师或家长的方法简单粗暴,与死记硬背又有什么不同呢?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结合心理学,循序渐进的引导,助推。更重要的是一个方法并不能解决所有孩子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孩子对方法进行迭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