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跟大家聊聊关于写作那些事儿。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洪流中,有一种以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社会意识形态,运用虚构和想象,使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我们把它称之为文学。它让我们生活更唯美感情更细腻思想更充实。
在课堂上我们能专业的接触到散文、诗歌、寓言、童话、戏剧、小说等大多数文学体裁。
小时候从看图说话到写作文只知道有第一、二、三人称,编着写模仿着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后来学了很多课文知道了所谓文章有很多种体裁,也有小说形式的课文,大多是节选。而我对于小说也特别感兴趣,觉得里面的故事情节更能引人入胜。也特别好奇能编出小说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所以,一直有些疑惑,写小说的人是天赋异禀吗?还是经验之谈?还是前世今生?经常看到说以哪个素材为原型,然后写了这样一本小说,或者通过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张爱玲十三岁出了第一部经典《青河绝恋》,亦舒十四岁开始写小说,琼瑶十六岁出了第一部小说《云影》,韩寒高中退学后出版了长篇小说《三重门》。这种文学类大咖比比皆是。
在我看来创作小说是一件漫长而枯燥又烧脑的事情,而对于他们来说写小说就像水龙头的水你不关就不会停,并且你得准备好多个桶来装,不然流完就没有了,所以他们奋笔疾书,他们要的是时间而不缺内容,只需要在才思泉涌的时候赶紧记录下来。
上中学的时候就看过很多小说,古龙、金庸、梁晓声。不是说喜欢看武侠小说,而是当时能接触到的就只有这些。是当时偷偷拿了姑父的来看,不然是没有其他途径可以看课本以外的书的。从那时候开始就只喜欢看故事情节的书,书里的那些独白都是不看的,看不进去太枯燥,只看对话。所以大部分都忘记了。后来发现看书区别于看剧的好处在于能深入的了解人物的内心和心理活动。
现在的我轻易不看小说,一看就入戏,一入戏就出不来,久久不能释怀。拿我近年来看的《芸汐传》来说,感觉作者就是身临其境,不然他怎么知道那么多地名,认识那么多人,还知道他们的故事,有情感有内容,衔接反转得当。他为什么能在那么短的人生经历里写出故事里的一生一世。看完第一遍意犹未尽,又看第二遍,看完第二遍想换一本来看,实在看不进其他的又把它翻出来看。
能写小说的人,能写出一部几十万字小说的人能坚持把小说从最初的雏形写到完整的模型,情节跌宕起伏,前后有理有据,简直让我望尘莫及,总觉得这是学不来也模仿不来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