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反映观察和评论区别的诗。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来没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个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我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我使劲看了又看,但从未看到厨师。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调配在一起,打起了火,看着炒菜的炉子。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我们说有的人懒惰,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我们说有的人愚蠢,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因此,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这只是我的意见。”
卢森堡博士说每个人成长都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作情感的奴隶,他总觉得我是被迫的,我不得不做这么多的事,我不得不对你们好,你们整天欺负我,好压抑。凡是做情感的奴隶的人,总觉得自己为别人牺牲了特别多的东西。这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叫情感的奴隶。
第二个阶段,这个人想明白了,叫作面目可憎。什么叫面目可憎呢?关我屁事,这事不归我管,你别跟我说这个,我不听。他学会了,他说我推卸这个责任,这个责任跟我无关系,我爱怎么地怎么地,谁都跟我没关系,我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是人生的第二个阶段,你会得罪很多人,这个叫面目可憎。你有没有发现这两个阶段就是孔子讲的“过”和“不及”?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孔子说的中庸之道,是生活的主人。当你能够找到生活的主人的时候,你自然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你成为了自己情绪的主人,你才能够乐于帮助别人。我们来看看生活的主人是一个什么状态:“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和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此时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我们还发现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非暴力沟通的四步:第一步是观察,讲事实。第二步,知道什么叫作感受,讲感受。第三步,感受的根源来自于需求,所以盯着自己的需求,我想要什么,或者你一定是没有得到满足。
第四步叫作请求帮助。什么叫请求帮助?就是你真的想要怎么做,说出来,所以说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这很重要。
今天摘录下来,有空多多练习。
这里的观察和院长讲的客观描述性语言是一致的,表达感受,发现自己的需求,提出具体想得到的帮助即请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