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考试脑科学的感悟
首先,这本书在前言就讲了他原先的名字叫做《高中学习法》的修订本。也就是说,他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高中生而写的一本书。当然他也提到可以应用到中考到社会上的各种资格考试、职称考试等等。
第二,他提出了科学,就是假说的循环往复。建立假说验证这个假说,有时是进行反重,然后再建立新的假说。
是什么意思呢?
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验证,如果他是真的就接着用,如果假的就继续修正,甚至现在是正确的,以后也可能错误的,但这都没有关系,只要我们继续前进,持续的走在寻找正确的道路上就可以了。
第三,有一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有用,但科学还解释不了,我们就不用了嘛?
其实这就回到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时候我们可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这样做就能够把事做成,我们下一次还是会运用同样的方式把事做成的。学习也是如此。
本书的作者池谷裕二是一位博士,还是海马体博士,专门研究的就是记忆。所以这本书的科学基础是非常扎实的。
下面就讲到了有哪些学习方法:
首先他讲了记忆是什么,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只有知道了大脑的运转规律,按照规律来记忆、学习,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试着以“狮子记忆法”为例分析。
他首先提出人类之前首先是一种动物,那么动物是如何记忆的?
对于动物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生存。那么在关于生存上,动物是这样记忆的。
在饥饿面前,就会发挥出所有的能力;还有在捕猎的时候;再一个就是寒冷的时刻。都会促使动物全力以赴去捕猎食物,这也就是记忆发挥作用的时刻。
所以,他提出的狮子学习法主要有三点:
1.饥饿时学习
2.走动时学习
3.寒冷时学习
那么我们人是可以主动制造这三种情况的,我们就可以利用相似的处境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他先讲回到原始的底层逻辑,然后讲清楚原因,最后应用在人类的学习上。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链条。
此外他也讲了其它的学习方法比如:
1.遗忘曲线,睡眠记忆方法等等
这些方法都很实用的,并且简单易操作,对于初中的孩子而言是非常实用的。
2.学习就是掌握事物关联性的过程。
3.循序渐进法,分步骤记忆。
4.排除法,寻找相似的,排除不相似的。
5.行动兴奋
6.学习迁移。
7.记忆的结构
1.经验记忆,
2.知识记忆,
3.方法记忆
方法记忆,被称为魔法记忆,是对我们学习最有帮助的记忆。无论什么领域,我们想要学会该领域的某一部分内容,就不仅要学会这部分知识,还要需要掌握理解该领域的方法。这种理解方法就是方法记忆。
8.脑的机能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
学习和成果的关系呈现指数级增长。
9.持续努力,长期性规划。
书中讲了很多的知识点,其实我在之前参加心理学和教育学时都学习过。
我在朋友圈发我要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位朋友说在初中时就读过了,那么我就想问,初中时就已经读过了,对自己造成了什么影响?得到了什么结果?
首先,我要谈谈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我是要推荐我女儿来看的。我女儿正在读初中。书里面的知识对于我而言它是简单的,我自己先提前读就是为了做到排雷。这就像吃饭一样,如果是第一次接触的食物,作为家长为了保护孩子,就要自己先尝试,如果好吃有营养,没有危害,然后再去给孩子吃。读书学习也是如此。有些家长一听到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或者书籍就急匆匆的买了让孩子学。那我要问这本书或这个方法真的那么管用吗?自己试过了吗?最好的方法是先用在自己身上,自己亲身的去检验一下,这样子不仅知道这个方法的好坏,而且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也会对孩子更有帮助。
那么我看这本书有哪些收获呢?
1.书的排版
这本书页眉空白处很宽。这本书本来就很薄,一共有212页,它的页眉空白处很多,如果像正常书籍一样排版,它会更薄,甚至100多页就结束了。
所以在自己字数不够的时候,可以运用空白来使自己的书变厚。这就收获了写书的一些方法。
2.作为成年人,我看的这本书很简单,那么对于初中生来说也很简单嘛?
不一定吧。
我觉得简单,第一是因为我是成年人,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就接触到了这些信息。第二我已经先读了心理学和教育学,这些内容在书中已经读过了,所以再看就觉得简单了。而对于孩子,他的年龄小,接触的这方面知识也小,他也没有看过心理学和教育学,所以这些知识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那他读起来就可能是有难度的,所以作为家长不能以自己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孩子学习的难易程度。作为家长还是要把身子放低一些,以孩子的体验感官为主。也就是相信孩子,如果孩子觉得难,不要说我都看了,我都读了我都学了,很简单的,你怎么会学不会?而要问他哪些地方难?为什么觉得难?然后和他共同解决问题,把这些难题的搞清楚,搞明白,然后学会。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会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信心,把这个知识学会了,还有和孩子共同做一件事情也能促进情感交流,加深父子关系。
第三,同样一句话,说给成年人和孩子得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不行吧。
上面我已经提到了,由于成年人的经验丰富,看的书很多,所以他就很容易理解,而对于孩子,他是全新的知识,他就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同样一个意思,面对成年人和孩子就要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出来,传递过去,以对方能够理解,接收到为主。
所以我们要变化。我们看这本书的时候就要看看这本书的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我已经看了心理学和教育学,两相比较这本书更浅显易懂,没有那么多的篇幅讲解原因,他只是把事情原理讲清楚就可以,并且没有那么多的生物学和心理学上的专业名词。
只要能够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就可以,对于孩子是非常友好,浅显易懂的。
综上所述,看一本书,如果自己觉得这本书很简单,那么请把它先读完。读完之后再发表评论。
然后再看看这本书是写给谁的,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他的表达方式有哪些不同?
最后再回到作者的写这本书的指导思想。他为什么写这本书?他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现在我们已经看完这本书了,就可以作出回答。如果他达成了目标,那他就是一个好作者,写了一本好书。看看人家是如何做的,向人家学习学习。如果没有,那就要看看他哪些地方没有做到,应该如何改正。
总之对一本书不光只是看它上面的文字,学习它的知识,还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学习,比如它的排版,它的表现形式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