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想睡懒觉,细数一下好久没有睡个懒觉了,没有太着急的事本以为可以偷偷懒却依然是定点醒来。生物钟太准时,楼上的空调也开得很准点,嗡嗡着轰鸣着,让头脑不得不清醒起来。依然不想起床,想躺着听个微课,可半天微课都打不开,又让我浪费了学习的时间。
天真的冷了,冻得好友欣都跑去买了棉裤,感叹着“老了老了不抗冻了”,空调和暖气还是有差别滴,我上班也特意穿上棉旗袍保护好小肩膀。
天气晴朗也不愿出门,真真体会到清冷,还是窝在家里靠着暖气片看会书、听会音乐,那本《爱与和解》还没看完呢。每个人都有自己位置,每个人都有归属的权利,生命在流动中获得施与受的平衡,任何故事都无法改变事实的原貌,我们只需要带着全然的生命力活着。
周日随笔一次次一次次追问自己“这辈子的功课是什么?我要从这些关系里学到什么?”每一次的深思都会有所不同,每一次的深思又都有相同。我在检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检视自己在工作中的位置,也一次次把偏离的自己拉回来,一次次的调整着。安抚着自己的心,让心安定下来,专注于当下的活动中。
尊重序位,我已经离开了原来的爸爸妈妈的家,在那里依然有我的位置,可目前更重要的是我和儿子的家,儿子也会成立自己的小家也会离开这个家,一切都这样自然流动着、循环着,回归到自己的位置才是最好的选择。
每一个位置的缺失或越位都会带来遗憾,每一段关系都需要分清界限,只要我们学会在关系里相互支持、相互喂养,每个人的世界都是天堂。
想起那位抑郁要结束生命的男生,在他抑郁的背后我看到的是父亲的缺失,男孩缺少支持。当那个忙于应酬甚至因为应酬而酗酒的父亲真正看到他的儿子时,当父亲回归到自己的位置,做儿子的就不用“站在”父亲的位置“充当母亲的伴侣”,肩上的重担一旦归还给了父亲,他的抑郁就开始褪去,因为“可以做自己”。这个家中的母亲学会“不再越位”,不把丈夫往外推、不再找儿子倾诉不满时,改变也就开启。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看到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到解决之道才是根本。
周日随笔昨天那位带着“注意力不集中还拖延”的初二儿子来访的妈妈,第一次见到她儿子安静坐下来有条理的交流一小时,她才清楚孩子拖延背后是要“好好想想才能不出错”,她也明白孩子的啰嗦表达是“怕别人听不明白”,当她一次次生气孩子不理解大人的意思时,也忽略了对孩子的理解和言语行为背后的表达。敏感敏锐的孩子早就觉察“爷爷奶奶爸爸他们三才是一家”这种家庭位置的失衡,这种关系界限的不清,他的潜意识在用“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来吸引那三个人的关注,来为妈妈“站出来说话”。妈妈眼里含着泪花说:早就想离开这个家。
周日随笔我不清楚那个家里发生了什么故事,短短的一小时我只是看到了“和儿子绑在一起的妈妈”,看到了“和原生家庭没有断奶的爸爸”,看到了“要挽留妈妈的儿子”。我常常对那些来访的爸爸妈妈说: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夫妻关系,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好了。也常遭到一些父母的质疑:我们是来解决孩子的问题,我们的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孩子有问题,你给我们解决孩子问题就好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恨的也是这些父母心,你天天和孩子相处,你自己天天不开心、天天处不好关系,怎能让孩子好起来呢?
每个都有自己的位置,站好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切都OK。一个家、一个单位、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周日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