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无意点开一个朋友的朋友圈,看到「仅三天可见」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你本无意的进入却失落的离开,为此你心里产生了芥蒂「为什么关系不错的他对我也设了限」
*原来的朋友圈为什么不让我看了?
*不想让我关注他的生活了吗?
*是因为我们关系变淡了吗?
带着种种困惑你将「最近三天」前方点亮。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设置了仅三天可见?

也许是为了安全。
朋友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公开的「素材」
也许你今天发的一张美美的照片明天就被挂到了非法交易网站…
也许无意间添加的位置就给不法组织提供了住址…
也许不经意间发的一些照片话语就暴露了自己的家庭信息…
鱼的记忆是七秒,人的记忆是七天,而互联网的记忆可能是永远。
曾经有一位母亲在闲鱼上挂了很多女儿闲置的衣物,并附上了女儿的照片。
由于女儿长相出众,深受很多卖家的喜爱,所以生意一直不错,但突然的「死亡威胁」打破了原有的平静。
一开始母亲选择了拉黑举报,但并没有彻底终结他的行为,反而愈加猖狂,经常收到对方发来的恐吓快件,声称要把女儿「肢解」
最终通过公安机关解决了这件事情,但对母亲和女儿的心理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信息时代的隐私,都在互联网上裸奔
也许是不想让陌生人窥探自己的过往。
自己的过去未让你参与也不想让你去了解。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愈发成熟,我们的相貌和性格都发生了多多少少的变化。
每个时间段遇到的每一个人对我们的评价都会有所不同,他们认识的都只是那个时间段的自己。
很少有人能够在你的生命中留下太多痕迹(如果有请珍惜)
对于新朋友而言,他们对我们的了解似乎都先从「朋友圈」开始。
他们宁愿去窥探一个可能并不真实的自己也不愿多去了解一下真实的自己。
多伦多社会评论家哈尔·涅兹维奇,定义了「窥视文化」,是数字时代“有话就说,有图就秀”的一种社交现象。
窥视文化:个体描写与展示自己生活中的细节,其他人以观看和阅读这些东西为乐趣的一种文化。
对于陌生人来讲,他们关注我们的朋友圈的初衷好奇要大于关心。
因此我们不愿他们可以肆意去观摩和评价自己过往的生活,因为他们没有资格。
也许是怕后悔今天的决定。
我们总会对过去自己说过的一些话,做过的一些决定感到后悔,更多的是面对现实的无力感。
但在网络世界里,你可以选择规避这个问题。
对于曾经后悔的言论你可以选择删除,对于不愿麻烦的人则可以直接设置三天可见。

朋友圈「三天可见」上线后,受到了很大的争议,支持者认为应该保护个人隐私,而反对者却认为这会导致「友尽」
更有专家表明「这保护不了隐私,只会导致自我封闭」
自我封闭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
自我封闭是指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
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因而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
难道越来越多的人都出现了心理问题?
我承认,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大,我们很多人都产生了一些心理负担,但这不代表我们都没有朋友,病态了吧?
也有人认为,朋友圈的三天可见,隔绝了那些真正关心你的人对你的问候。
但我想说的是,真正关心你的人有一万种方法去关心你,没必要非得通过朋友圈。
况且此圈非原圈,朋友圈和朋友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朋友圈已经变成了微商圈,销售圈,广告圈,利益圈…
姜育恒有一首老歌「有空来坐坐」里面写道
| 朋友越来越多,但是寂寞并不因此而少一点…

如今的网络世界似乎没有那么单纯了,我们很难在这环境中真正结交到朋友。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存在,谁又不想平时生活中多和朋友叙叙旧,多和朋友逛逛街,多和朋友聚一聚…
但在这个嘈杂的社会中,这一切又显得多么奢望。
「步数」只增不减,可我们的心却越来越远。
网络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似乎对一个人的关注从原本的聚会变成了点赞之交。
点赞的人在增加,和我说话的人却在减少…
| 我们从没有拒绝朋友,是网络拒绝了我们。

喜欢分享朋友圈的朋友他们面临了很大压力,因为他们已经鼓足了勇气去面对网络上的流言蜚语。
他们也许分享了一张美美的照片,就会有人恶意指责P图…
他们也许分享了一次丰盛的午餐,就会有人觉得他们拜金不检点…
似乎所有的分享都是为了炫耀一般。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发了就必须接受这些点评,你发不就是为了让人看的吗?
正因为这些人的存在,网络世界才变得乌烟瘴气。
很多人不删掉动态的原因,只是将朋友圈当作记录回忆的场所,就好比微博上只发好友圈一般。
有时候看到曾经的某条动态,看到和某个朋友的照片,好像那种感觉瞬间就回来了。
美好是值得被记录下来的。
那些设置三天可见或者不喜欢发朋友圈的朋友不一定就是一种高冷的表现。
保护好自己没有问题,不要去指责他们将你们的感情隔绝在灰线两端。
也许他们也经历过你所经历的,受到过同样的待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分享也好,设限也罢,甚至不分享也无所谓,都只是每个人对于「朋友圈」这个平台的一种态度罢了,并不能反应这个人的一切。
如果你真的想要了解一个人,回归现实吧,与其在朋友圈窥探他人的生活,不如现实的约她喝杯奶茶。
文|朱小落
图|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