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一起阅读了故事“叶公子高出使楚国”,这期我们一起来阅读《人间世》的第三个故事颜阖将做蒯聩老师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我将重点讲解“螳臂当车”、“养虎人”以及“爱马人”的故事。
颜阖将要去做卫庄公蒯聩的老师,为了能保全自己也怀抱着能将蒯聩拉上正途上的理念,他特意地跑去向高人蘧伯玉,可惜的是即使有了高人的帮助也没能改变蒯聩的本性,这也侧面反应出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除非是那些真的想要改变的人寻求到破除执着之道才有可能会有所改变。
颜阖对蘧伯玉说:“现在有一个人,天性刻薄。如果不用法度去劝导他,就会危害国家;如果用法度来规劝他,就会危害我自身。他的智能只知道别人的过错,而不知道自己也有这样的过错。像这样的人,我怎么对他呢?”由此可见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颜阖对蒯聩的理解超出颜回不止一丁半点,当然了这叶是对蒯聩的个人行为的高度概括。
蘧伯玉说:“你问得好!要警惕,要慎重,端正自身的行为吧!外貌不如表现出顺从之态,内心不如存着调和之意。即便如此,这两种做法仍会招来祸患。顺从他而不要太过分,引导他而不要太显露。外表顺从进而陷入太深,就要堕落毁灭。内心调和之意表露出来,他以为你是为了争声名,就会招致灾祸。他若是像天真无知的婴儿,你也姑且和他一样做个天真无知的婴儿。他如果做什么都没有界限,你也和他一样做什么都不分界限。他如果放荡无边际,你也和他一样放荡无边际。这样引导他到无过失的境界。”这里的重点是要颜阖做事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太过于张扬和争名利,也不要不作为,步步为营地引导他像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过失,也可以理解为撄宁境界)那样就行了。关于婴儿本性的解释《道德经》第十章解释得最为清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即婴儿的本性是精神最为聚集,内心毫无杂念,已经是达到道家追求的道德最高境界——“玄德”,这救是我们不理解婴儿的哭、看、睡等行为以及爱婴儿的直接原因。
蘧伯玉首先用“螳臂当车”的寓言故事教导颜阖应怎么去做:螳螂奋力举起臂膀来阻挡车轮,不知道自身不能胜任,这是因为它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高了。别说是螳螂的臂膀能够挡住车轮了,就连人体也不能,因此,螳臂当车只会将螳螂的臂膀折断,这就是不知道自己能力的过错呀——这样的人在生活中随处一抓一大把,他们往往是碰得头破血流,直到最后才发现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价值。所以,蘧伯玉告诫颜阖“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即做事一定要小心谨慎和量力而行,千万不能在蒯聩面前夸耀自己,这样会很容易冒犯到他,否则就和螳臂当车差不多了。其实不仅仅是面对蒯聩这样的人不能夸耀自己,但凡是在德不配位的人的面前都不能夸耀自己,如果一定要夸耀那就夸耀他人吧,因为芸芸众生的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喜欢听别人夸耀自己而不喜欢诋毁自己,但是一定不能言过其实了!
再次用“养虎人”的故事:你不知道饲养老虎的人吗?不敢拿活物给它吃,因为它捕杀活物时会激发凶残的天性;不敢拿完整的食物给它,因为它撕扯食物时会激发凶残的天性。要了解它饥饱的时间,顺着它的喜怒去疏导。伴君如伴虎,道理亦是如此。人们在养虎时候一定要“时其饥饱,达其怒心”,顺应着它的性子,这样做的话老虎就会被驯服甚至会亲近饲养员,如不这样做的话可能就危险了!即要颜阖此次前去做事一定适可而止,一切都有顺着蒯聩性子,他想杀人就让他杀吧,他想骂人就让他骂吧,这样就可以保全自己了!
最后用“爱马人”的故事教导颜阖怎么去做的:“爱马的人,用筐子盛马粪,用大蛤壳接马尿。赶上有蚊虻叮咬马,那爱马的人拍打得不是时候,马就会咬断口勒,毁坏笼头,挣碎胸上络辔。本意出于爱而结果适得其反,这可以不谨慎吗?”其实这个故事是要告诉颜阖你教导他就像爱马人鞭打马一样,就算马的本性再温顺在它不好受的时候你还去鞭打的话它都会疯狂的与你对抗,更何况是蒯聩这样一个天性残暴的人呢?即蒯聩这样的人就像是被蚊子叮咬的马一样一般是不可以鞭策的,如果一定要鞭策那么一定要谨慎加谨慎。
“螳臂当车”、“养虎人”以及“爱马人”三个故事是为了蘧伯玉说引导蒯聩达到“婴儿”的境界的过程中保全自己做准备。庄子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呢?其实是因为庄子所处的宋国当时的国君宋康王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时的诸侯都叫他“桀宋”,这也许是庄子借助蘧伯玉之口讲述自己不愿入世的原因之一——像庄子这样的“大宗师”是绝对不会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而是“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命”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