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局提出《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实施有年。“十个一”包括一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才能、一本书、一篇日记、一次劳动、一支歌、一首诗、一次演讲、一次研学、一次志愿服务等。“十个一”项目在全市中小学精进推进,进课程、融入课堂教学改革,进家庭、融入日常生活习惯,进社区、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进评价、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浸润成长,在快乐参与中竞相绽放。
要真正将德智体美劳诸育落实落小落细,探索一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新路,为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需要切实建立起因材施教,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制度模式。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学生当前状态为基础,以促进发展为目的,不断发掘潜力,逐步完成发展目标,收获成长;二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应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和学习过程的辅导者;三是“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强调将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判断教学和学校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使效果评价能有效帮助教学共同体不同成员及时调整教与学的方向和方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为什么教学设计要围绕着教师如何教而展开?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文化,只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发生,而忽略学生学习本源性问题;教师只追求课堂教过了,却忽略了学生是否学会了。这样的课堂教学何谈效率,何谈核心素养培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以,要让教学为“学”而教。
德国物理学家劳厄认为“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的东西”。这个“所剩的东西”就是“素质”,即人的学习内化与先天素质结合后,形成一个人稳定、基本、内在的身心特征。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个性差异、资质差异、学习方式差异等,从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身优势、激发潜能,是实践素质教育的最优解。
孔子讲“君子不器”,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个是“君子不器己”,还有一个是“君子不器人”。你不要把自己当成工具,也不要把别人当成工具。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教书的工具,另一方面,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工具。真正从人的意义上理解教育,就应该强调人的自由发展,而不能只是希望学生“听话”,成为某种工具。哲学家马丁·布伯说,教育的目的是告诉学生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他也认为真正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我与你”的关系,也就是说,把学生视为伙伴而与之相遇,而不是“我与它”的关系(我带着我的预期和目的与另外一个对象建立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这种理念体现一种人文情怀。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应该从深层次、从哲学的高度,从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意义的尊重上去理解。
教育的中心是指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考虑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教师而言,教育的中心显然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更多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中第一性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