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文,而如今不少人却对来之不易的粮食不予珍惜,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国家以不足全球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从理论上来讲,我们国家的粮食应该非常宝贵,大家都应该特别爱惜粮食才对,事实正好相反,我国粮食浪费数量惊人。
据统计,全世界近8亿人食物不足,世界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死于饥饿。而我国每年餐桌浪费粮食700亿斤,相当于2亿人1年的口粮;每年,全球有大约 13 亿吨食物被浪费,这相当于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
正应了网上那句话:是袁隆平让你吃得太饱了!
长春一记者曾接到一位老读者打来的电话,他用忧虑而沉痛的声音告诉记者,在长春一小学浪费粮食的现象非常严重——
“每天都能看到从学校里推出一车又一车的剩饭剩菜,有些饭只吃了几口就被倒掉了。想想过去吃不饱肚子的日子,再看看现在白花花的米饭被倒掉,真令人心痛啊!”
别看孩子的饭量小,但每天浪费的粮食量却很大。
随后的几天里,这位记者走访了长春12所学校,发现浪费粮食的现象在每所学校都存在,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已经是件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事。
在两个收泔水的工人那里,记者随机抽样统计了学生们吃剩的20盒营养餐,其中8盒剩有一小半份饭菜(约150克),4盒基本上没怎么吃(剩有250克左右),只有9盒吃得较干净。
一位剩饭的小学生悄悄告诉记者,要吃肯德基他能吃一大桶,可是对于营养餐他就没什么胃口了。
记者随后客观保守地估算一下,如果每位小学生一天浪费50克粮食,那么每天仅长春市区就会有近10吨的粮食被浪费掉,一年的浪费总数将达到3600吨。
为了尽量让孩子们多吃一点饭,每天中午班主任们都牺牲了午休时间,来陪孩子们一起吃营养餐,可是为什么浪费还是难以杜绝?
原因在于现在的家长太溺爱孩子了,孩子书包里的零食和口袋里的零花钱都成为午餐的“天敌”,塞满零食的胃当然不会给午饭留有空间。
生活环境好了,更多的人却忘记了曾经饥荒的年代和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气温升高等潜在的粮食危机。难道我们真的要等到粮食危机爆发的时候才懂得它的珍贵?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这一美德发扬光大下去,是我们教育者的义务和责任。
现在的孩子虽然不愁吃,不愁穿,但我们还是要让孩子都懂节约的道理,让孩子意识到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这不但是对劳动者的一种尊重,也是我们对于社会应有的一种责任。
当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除了学校教育外,家长在家也要坚持不懈的督促培养。
1、让孩子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浪费粮食的孩子往往不知道食物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他们只知道有钱就可以买到很多食物。
建议父母有机会带孩子去农村看一下农民是怎样播种、锄草、施肥、浇水的,让孩子体验“粒粒皆辛苦”。
2、不给孩子浪费粮食的机会
浪费的习惯是慢慢养成的,虽然孩子没有把碗里的食物吃净,父母也把碗洗净了,但当桌子上有孩子不爱吃而剩下的菜的时候,父母就会倒掉。这样就给孩子留下了浪费的机会。
建议父母给孩子定量的食物,吃不完不可轻易倒掉。
3、父母不要吃孩子剩下的饭菜
有的父母看见孩子有吃不完的饭菜,要么倒掉,要么自己拿起来吃掉。这样做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剩饭也很正常。
如果孩子剩了饭菜,父母可视情况或督促他们尽量吃掉,或让他们把剩饭留下来下顿再吃。这样,孩子慢慢就会养成吃多少盛多少的好习惯。
4、让孩子学会用餐的文明礼仪
带孩子去吃自助餐的时候,要给孩子讲明用餐礼仪,要求孩子吃多少取多少,或者每次少取,不够再去取,而不要让孩子养成不是自己的东西就可以随便浪费的习惯。
5、榜样作用,言传身教
爱模仿是孩子的特点,他们的许多行为都是由模仿父母学习得到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自身要勤俭节约,家长们需要做好榜样哦!
6、亲子共读,教育孩子节约粮食
家长朋友平时可以教孩子念一些关于节约粮食的绘本,富有画面感和韵律的绘本,让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好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一举两得。
今天,美妈为大家推荐的《盘中餐》便从一粒米的生命历程开始,以中国传统节气为线索,忠实记录、科学解说盘中餐的来之不易。
对下一代的道德教育,就应该从这些小事入手,让孩子尊重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果实,树立节粮观念,那么我们培养的孩子才不是准知识的直接输送者,我们的教育才可以真正成为有灵魂的教育。
《盘中餐》:一粒米的生命之旅
你是否吃过米饭?你是否每天都吃米饭?
煮熟的米饭晶莹剔透,清香松软,但是你知道米饭是怎样种出来的吗?
你有多久没有踏上农村的土地,体味祖辈传承而来的、在农耕中体现出的勤劳与智慧?
每个孩子手中都应该有一把稻穗,从一粒米中体味悠久的中国农耕文化。
潜心居住在云南的大山两年,于虹呈亲历元阳梯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水稻栽种及加工全过程,以水彩、写实画风将几近消逝的传统耕种方式一一记录,创作出绘本《盘中餐》。
《盘中餐》以中国传统节气为记录线索,分别用雨水、惊蛰、清明、立夏、小满、大暑、立秋、秋分、寒露和霜降这几个节气为记录结点,将农民种植水稻的几个主要阶段,通过日记叙述和画面的方式呈现出来。
清新的图画解说,忠实记录、科学解说盘中餐的来之不易。
内容简介:
雨水:冬去春来 气温回升
刚过完年,元阳梯田的水稻耕作就开始了。
快要播稻种了,在这之前要先准备秧田。
经过一个冬天,田里的土结块变硬,人们往田里灌水,用各种农具松土,好让秧苗顺利扎根。
惊蛰:春雷始鸣 雨水渐多
树木生出新叶,动物们也活跃了起来。人们开始准备稻种:将饱满健壮的稻种在温水中浸泡,捞出后放到温暖又潮湿的竹筐里过三四天,稻种就长出小小的根和芽。
母鸡刚孵出一窝小鸡,带着孩子们来啄食掉在地上的稻谷。
桃花梨花盛开了,花瓣随风纷纷飘落。人们将发出嫩芽的稻种撒在又平又软的秧田里。在温暖的阳光下,他们会很快长成健壮的秧苗。
清明:天朗气清 万物生长
清明时节雨纷纷,田里的土豆开了花。
秧苗在秧田里继续生长,已经有了三片叶子。
人们天天下地,细心照顾秧苗。
立夏:新暑初回 万物生长
秧苗长出了四五片叶子,秧田里已经很密集拥挤了。
人们把秧苗拔出来,绑成一捆一捆的,装在背架上,一批一批地搬运到周围的水田里。
插秧很费事,邻居亲戚们都赶过来帮忙。
大家把秧苗一株一株隔着足够的距离,稳稳地插进泥土里。
一天下来,这家的水田都插满了。明天,大家还要到邻居家的田里一起插秧。不过几天,秧苗便覆盖满梯田……
作者简介:
于虹呈,著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元宵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