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每次回乡下,一到大路转村头的路口,你就可以看到围绕着小村的三四棵大樟树,郁郁葱葱 ,层层叠叠,绿意盎然,其高大远高过村里最高的房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01288/3832e10d715e5537.png)
大樟树下,有许多小时候的印记,如今大多数也几乎荡然无存了,比如说那一间间矮矮的猪栏牛栏,回家去,已经看不见了。
猪栏牛栏是小时候家里用来养猪和养牛的地方,我们习惯性叫牛栏。
小时候不是家家都有独立高大的房子住,有时是兄弟两家甚至三家共住一幢的,但基本上家家都有一间牛栏。
我们村的牛栏一般建在村头,都是靠着樟树底下的,一间挨着一间,中间还间着三个茅房(露天厕所)。
牛栏不大,但里面却分了两间,是用木栅栏隔开来的,靠门口的给牛住,这是实至名归的牛栏了,靠里头的一间给猪住,实至名归的猪栏。
牛栏里有个石槽,是猪们的饭碗。记得小时候,每天煮饭的时候也要煮一大锅猪食,去菜园摘大把大把的青菜,冬天也去捡野菜,剁碎了丢在铁锅里,加上一大锅水,家里条件好些时还加一点点碎米进去,烧大火咕嘟咕嘟煮,边煮边翻锅,一直煮熟煮烂,然后装了一大桶,和上米糠,带上一把大铁勺,嗨呀嗨呀提到牛栏去喂猪。
猪们看到食物来了,着急地拱着木栅栏想出来,可别急,还没倒好呢。喘口气,看一看急红了眼的猪,然后再运足气提起桶把食物倒进石槽里,再用铁勺搅拌均匀,这才打开门放猪出来吃。
不安分的猪边吃还边看看你,它知道桶里的还没倒完,这时你拿铁勺加一勺进去,刚加进去的有些烫,猪闪躲了下,再继续吃,再加一勺进去......吃到后面只剩下一点点汤。你再加一点点米糠进去,全部吃得一滴不剩。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01288/10b44f9170ce3710.jpg)
猪住的地方地势更低,而且是臭哄哄的的水上世界。
这也难怪,人家猪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呆在里面的,吃喝拉撒全在那一小间,那么小块地方,还得住两头猪。
不像牛,白天是要出来去外面干活或者吃草的,牛栏只是晚上睡觉的场地而已。所以看起来比猪睡的地方干净多了。
当然,我们也要帮猪们打理宿舍,经常利用放学的时间去割些干草,或者铲一些路边上的草垛晒干了填猪栏。
每当填牛栏的时候,猪们就哼哼叽叽地往最边上站,我们一边填一边会警告说:以后要拉往最里头去拉,别老没教养站在哪拉在哪,前面是你睡觉的地方,要保持干燥,会长得更壮。
一直往里面填干草填草垛,猪栏越来越高了,快高过牛栏水平线的时候,农忙季节来了,这里有得力气活干了。
牛栏粪是田里最好的肥料,一担一担挖起来,挑出来,放在板车上,拖到田地里,再均匀地撒开来,换成累累的稻谷弯弯。
印象中那个时候的农村好少买肥料,田里的好收成基本上是靠年栏粪来撑腰,那米饭吃起来格外香呢。
牛栏粪到了田地里,猪又拥有了新窝一样舒服,我们填上干草,松松软软,让猪们住得舒舒服服,吃得舒舒服服,好猛长猛大。
村里的人们,谁不盼望猪快快长肥长壮,每年养两回猪基本都是孩子们的学费来源。
小时候猪栏和牛栏,小房子,大贡献,如今再也见不到,却永远忘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