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训场景中,有效的指令传递至关重要。传统的口哨、拍手或其他信号,都是为了让练习者能迅速、整齐地响应指令,避免时间浪费。这些信号就像是培训师的“魔法口哨”,一吹即灵,能让全队迅速集中注意力。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单纯的口哨或拍手并不总是那么奏效。有时,练习者可能沉浸在自己的讨论中,没注意到信号;有时,信号本身可能不够明确,导致误解或混乱。
一、寻找“口哨”:优化指令传递
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信号进行优化。首先,确保信号本身清晰、明确,易于辨识。比如,可以尝试使用连续的拍手声或特定的音响设备来发出指令。其次,与练习者事先沟通好信号的含义,确保他们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最后,在培训过程中不断重复和强化这些信号,使其成为练习者的一种条件反射。
二、识别时间陷阱:避免常见的时间浪费现象
在培训过程中,时间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除了之前提到的无所事事、干等、漫长的指导说明等情况外,还有讨论时间过长、忽视片刻机会等陷阱。这些时间陷阱看似无足轻重,但累加起来却会严重影响培训效率。
要避免这些陷阱,首先需要培训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在培训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练习者的状态和反应,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其次,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安排也是关键。比如,可以在等待时间安排一些热身练习或回顾活动,让练习者保持活跃状态;在讨论环节设定明确的时间限制和规则,避免无休止的争论和闲聊。
三、将补救措施变为例行常规
一旦识别出时间陷阱并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就需要将这些措施固化为培训流程的一部分,成为例行常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培训效率,还能确保每次培训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对补救措施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其次,要在团队中进行推广和分享,确保每个成员都能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最后,在后续的培训实践中不断应用和完善这些措施,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和场景。
总之,翻倍练习成效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有效地管理时间、优化流程并持续改进。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一定能让每次培训都变得更加高效、有趣和有意义。
四、教学感悟:每一分钟都有价值
时间,对于每一位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最宝贵的资源。在课堂上,每一分钟的流逝都意味着知识传递的机会在减少。因此,教师应深刻体会到,高效利用每一分钟的重要性。这不仅要求我精心备课,确保每一分钟的教学内容都充实而有意义,还要求我们敏锐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只有珍惜每一分钟,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让他们的时间投入得到应有的回报。
*参考文献:道格·来莫夫,艾丽卡·伍尔伟,凯蒂·叶兹.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