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说:“教育没有那么多的新花样,教育有尝试就够了。”听过这句话我再也忘不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墨守成规,不敢尝试,没有创新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在日常教研中我和组内的姐妹们喜欢尝试,爱上“折腾”,而每次的尝试与“折腾”之后,发现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记得在17年寒假,我们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创意作业。让孩子们用一次性筷子,废旧盒子等材料进行手工创作。开学后说一说自己创作作品中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没想到,孩子们兴趣高涨,带回来的作品更是琳琅满目。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创作中说出很多的数学知识。本以为这项作业会难住孩子,没想到原来那么多的孩子对数学创作感兴趣。“何不给他们一个舞台,成立一个小组支持他们呢”我内心产生这样的想法。于是我和同组的老师们“折腾”开来。思考再三决定命名为“玩转数学创新小组”。消息刚传开,我们就拥有了大量的学生“粉”,三五成群地敲办公室的门央求我们加入创新小组。后来,“玩转数学创新小组”发展成为学校的社团。社团里的孩子们动手制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学具,有的甚至自己开发学具。通过自己做学具的过程,已经帮助到自己和其他孩子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慢慢地当我们发现学生自己做学具可以帮助数学学习的时候,我们又尝试把做学具搬到了课堂上。鼓励学生做学具,鼓励学生数学创作,尝试用“以做助学”的形式来学习。
同课异构,换班式教学,虽然已经流行了多年但是在老师们上课的时候能经常去这样做的不多。只要班级孩子没有体验过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的。于是换班教学和同课异构我们准备一起尝试。本学期第九周,我们在学习第四单元可能性的时候,进行了一个单元的换班教学。在换班教学的同时,每个老师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为同课异构。同一个班的学生感受了不同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执教老师又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授课方式。一周下来,老师们感到具有很大的挑战,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境老师需要做好随时调整教学方法的准备,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同时老师们之间可以相互取长,互相补短。学生们呢,这样的尝试让他们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极为高涨。
本学期第十四周,有了第9周的经验之后,我们又尝试了第七单元植树问题的同课异构教学。这次同课异构的研讨课中,本年级三位老师同一天执教。在共同研究过学习目标,吃透教材的前提下,三位老师尝试推出三节课型,分别为“以做助学”类植树问题,情境设置类植树问题,以用促学类植树问题。学生就是一粒种子,从出生开始就具备了发展的一切信息。教育和教师的作用就是给种子找到合适的土壤,适宜的生长环境。怎样的土壤与环境更适合种子的成长呢?主要的方向就是在每节课堂上去摸索,去尝试。同年级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的尝试,在同一个课时里去对比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方法对每位教师都是一个有意义的磨练。做课教师和观课教师都会对比出很多问题,有助于打破原有思想和模式的禁锢,有助于教师找到更适合学生发展,种子成长的土壤。
学生喜欢“折腾”,教学需要创新,创新就会有尝试,尝试就会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优化环境,寻找土壤的过程。新时代呼唤大教育,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具有一颗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心。国家级骨干教师华应龙说“肯下笨功夫,才有真功夫。”其实很多看似陈旧,笨拙的已有经验,都可以成为我们再出发新尝试的根基。学生在一次次的“折腾”中,也会呼吸到越来越多新鲜的空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