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远山专题第一期写作活动
回锅肉这道菜,是很实惠很大众的菜。
不论是街边的苍蝇馆子,还是有模有样的中餐厅,这道菜几乎都在菜谱上。有味、下饭是它最大的特点。
可就算是如此普遍化的菜,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因为,穷。
那会,我们一家住在墙壁有洞地势低矮的泥瓦房里,一月最多吃一回肉。在外点餐吃饭更是不会出现的事。
正是由于吃肉频率低,有件在现在看来还算搞笑的事让我印象深刻。
那会婆婆身体不好,连续吃药好长一段时间了。自然而然,身体通过增多唾液分泌表达着想吃肉的需求。所以,善良老实了一辈子的婆婆,带着点窘迫与小羞怯问妈妈:这两天的肉多少钱一斤。
也是这件事,让我人生第一次知道了肉还可以先煮了之后再回锅炒。
当然,那会的我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叫回锅肉。只知道妈妈用的是菜园里自己种的辣椒一起炒。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这道菜叫辣椒炒肉。
在这之前,因我们家口味较清淡,肉一般是炖,或者煮成肉片汤,或者和土豆、木耳、妈妈自己腌的酸萝卜一起炒。而这次之所以换方式,是妈妈考虑婆婆吃药太久,口没了味。
第一次见妈妈这样做,我很是新奇,一边帮妈妈灶前烧火,一边将炒制过程看得清清楚楚。
只见妈妈首先将洗好的猪肚皮肉放入锅中,加入八角、花椒、干辣椒、老姜片、少许盐后,加冷水开始煮。水开后再煮一会,至肉将熟未熟的程度捞起洗净放凉。
然后开始切片。在这一步中,我还记得妈妈一边切一边教我:这样炒的肉莫切得太薄,要不然不感口。
做这道菜,是件“危险”的事。
因为煮过的肉,其毛孔里免不了被填充了水份。当热油下肉片翻炒时,热油四溅。若不小心飞到了皮肤上,顿时就被烫得起了水泡。
那天的我一边离灶台远远的,一边又忍不住看妈妈怎么做。所以害怕着皱眉苦脸的我斜着身体看完了妈妈后面的步骤。
只见妈妈将肉片煸得微微起翘时,加了一勺自制的豆瓣酱、豆豉、几粒干花椒以及少许酱油,再翻炒几下后倒入辣椒,最后炒熟起锅装盘。
我问妈妈怎么不放盐,妈妈笑着说:“哈宝儿子,我们的酱就有盐了,妈妈还放了酱油,有味道得很了。”
果然,煮饭好手的妈妈对于味道拿捏得相当到位。那肉吃起来软中有糯,辣中有香,肥腻适中,婆婆吃得脸上笑开了花,我也多吃了一碗饭。
自那之后,我们这样炒肉的次数屈指可数。因为辣椒只在夏天出产。而夏天,我们更喜欢喝肉汤。
知道这道菜的正式名字叫回锅肉,我已经上高中了。那会在县城上学,家里条件好了些,和同学出去吃饭的次数多了些,这道菜是每次的必点菜。
记得那时年轻的我和室友聊天,曾放出“豪言壮语”,以后一定要嫁一个会炒回锅肉的人。
妈妈将这道菜做得更有卖相是在我高中的一个暑假。那会婆婆已过世,我们在菜的做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那年我在一家餐馆打暑假工,店铺的招牌菜就是回锅肉。
色泽红润澄亮,入口微辣中带着卤香,肉质比妈妈以前做得更干一些,配菜除了辣椒也可以是其他,比如面片、土豆、莲白、蒜苗、蒜薹,甚至豆角。
我将所吃所见告诉妈妈,一片店铺里的回锅肉都没吃过的妈妈居然在尝试两次后,就做出了与店铺不相上下的味道,惹得我拍手叫绝,只是可惜这么好的做菜天分我没遗传到半点。
多年过去,我还是喜欢吃回锅肉。
妈妈将这道菜的做法言传身教无数遍,我的成品终于有一点点像样了。毕竟没能嫁个会炒回过肉的人,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过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妈妈老了,背驼了,眼花了,我想是时候我转灶,妈妈烧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