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同学找到我帮她夫君参谋保险方案,她自己看好的是信泰人寿的达尔文三号。找我的目的,一是看看这款保险怎么样,二是看看还有没有更加“合适的保险”。她已选定达尔文三号的保障方案:定期、不带身故责任,总的思路是把重疾的杠杆做到最高。这个思路是毫无问题的!
我给她的备选方案是百年人寿的康惠保2.0版,保障方案是:终身,带身故责任。这与她自己的思路是不一样的,我提供的这个备选方案的重疾的杠杆率会略低,但是带身故责任,因此在短时间内,可以暂时不用着急去补充寿险,相对于她自己选定的方案、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会更加合理一点。并且还有一点,我选择百年人寿的产品并不是因为我这里没有信泰人寿的产品,二是因为在她所在地区,信泰人寿并没有分支机构,而百年人寿是有的,虽然都说有没有分支机构不重要,基本上都能在线上把业务办了,但是实际上很多业务并不能在线上都办了。不过最终的结果是,这位朋友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这件事还是给了我一些感触:
一、很多时候一个人提问的时候就已经有答案了,他要问你是因为想要从你这里获得对他心里的那个答案的肯定,而不是真的在征求你的建议
二、虽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但是还是很高兴,他会来征求我的建议,真的蛮高兴的。
三、当一个人的认知形成之后,想要去改变他的固有认知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在中世纪,你要是说地球围着太阳转是要被烧死的,你被烧死群众还会喝彩。
四、生意就是生意,不掺杂个人感情的生意才不会让大家变得不好意思,很高兴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是没有一单是人情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