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民俗风情之七/方言

民俗风情之七/方言

作者: 听蚂蚁唱歌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2:37 被阅读0次

方言,也叫土话。

我们扬州一带的方言,应归于江淮方言这个大范围内。

民俗风情之七/方言

“乖乖弄的咚,韭菜炒大葱”,应该是扬州方言在全国的形象语言。

下面摘录两个老太的对话,外地读者能读懂吗?嘻嘻!

甲:你昨嘎在哈听她们瞎嚼达,毛于在新上门的女婿,嘴上嬲把个门,说话剞咖陆厦的,毛于在那个毛骡子性在,说要拿小爬爬在砸女婿。

乙:我昨嘎在在日快的,小怂子长得像个土墼墩在,仗着腰里有二文,有点敷敷陶陶的,毛于在心里不潮漉,听说是开扒土机的,大好姥。

翻译一下。

甲:你昨天可听她们说,毛于家新上门的女婿,信口开河,说话不着调,毛于子性格火爆,要拿小凳子砸女婿。

乙:我昨天在那里的,小伙子长得挺壮实的,仗着家里有钱,说话不规矩,毛于子听了心里不舒服。听说是个开扒土机的,有本事。

扬州自古商贾云集,南北通商要地,加上明朝“洪武大迁徙”,各地语言杂汇,既有吴侬软语,又有北方粗言。更多的是这块独特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地道方言。

民俗风情之七/方言

比如:

板扎(做事地道),噇(大吃大喝,用于贬义),半吊子(做事不靠谱),黑咕绿毒(非常黑),瘪箍落索(不丰满),脚鼓拐(踝关节),扣望瞧(去看看),课猪(老母猪),冇(少),甩(摆架子,装腔作势)。

等等,太多太多。

民俗风情之七/方言

本地学者朱老先生,早在6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收集整理本地的方言材料,拨冗勤耕,一字一文,以趣谈的形式出了几本书。有人问朱先生,出这个乡言俚语有什么意义呢?朱先生说,为传承为乡音。

现在很多年轻一代不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教孩子方言,我是极力反对的。孩子在学校学习普通话,回家学习学习老家的方言对孩子有益无害。

现在还有些外出工作的人,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待过几天,回家了居然对一些乡邻说起了半生不熟的上海话京片子,这样的人我也是极力反感的。反而是那些在外多年未归的游子,回家了说着有些生疏的方言让我感动得流泪。

民俗风情之七/方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论你走到哪里,多久未归,乡音乡言都是你心中的圣音圣言。

相关文章

  • 民俗风情之七/方言

    方言,也叫土话。 我们扬州一带的方言,应归于江淮方言这个大范围内。 “乖乖弄的咚,韭菜炒大葱”,应该是扬州方言在全...

  • 《受戒》书评2

    三.注重民俗风情的表现 《受戒》是以汪曾祺的故乡———苏北水乡为背景,《受戒》中运用的很多俗字使用、方言用语、...

  • 民俗风情之七--客家黄酒

    今天给大家介绍客家黄酒(俗称客家娘酒)的制作工艺。 首先,其工具/原料比较简单,采用普通的糯米、麦曲、酒母。 其次...

  • 硬读《随园诗话》(234)

    卷七(一一) 【原书卷七·三一】古词奇奥,多不可解。大抵本其时之方言,而流传失真。如《盘庚》之“吊由灵”,《国语》...

  • 写作的恶趣味

    很多方言土语,民俗风情介绍,这个毛病要彻底改,乏味得要死。 很多同学也有这个问题。 什么我们老家的野菜长啥样,我们...

  • 周勇//11.13立冬七日//古风乐府·七彩云南之第四彩:民族风

    题记:七彩云南,民俗风情各异的少数民族绝对是一大看点,就在滇池之畔,有一个云南民族村,它在昆明市的西南角,占...

  • 2.16《闽南语入门》 课堂回忆

    2.16闽南语入门课程回忆 闽南语在汉语中的定位 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北京为代表 湘方言, 赣方言,南昌为代表 吴...

  • 民俗风情之六/白事

    丧葬事宜,皆称白事。 里下河地区从七十年代就杜绝了土葬,一律火葬。这一点到是比其它地区坚持土葬的人开明。 这么多年...

  • 《浅谈中国八大方言二》

    浅谈中国八大方言(二) 北方方言使用的面积最广,人口最多。北方方言和其他七大方言的最大区别是没有入声的发音。从现代...

  • 《浅谈中国八大方言二》

    浅谈中国八大方言(二) 北方方言使用的面积最广,人口最多。北方方言和其他七大方言的最大区别是没有入声的发音。从现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俗风情之七/方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az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