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北西2》:你们看到的是一部烂片,我看到的却是自己的少年

《北西2》:你们看到的是一部烂片,我看到的却是自己的少年

作者: 柳七归来 | 来源:发表于2016-09-20 15:24 被阅读52次

    对于薛晓路导演,我可以说她是电影界的张纪中吗?

    后者毁金庸经典孜孜不倦,前者则空有一腔向国外好电影致敬的情怀,结果除了加倍反证原片的经典,其他什么也证明不了。

    不过《北京遇上西雅图》从1到2,她向很多人安利了《西雅图夜未眠》和《查令十字街84号》这两部电影,也算是一件功德。

    看在女神汤唯的面子上,我昨日终于也忍不住看了《北西2》。之后再看豆瓣评分6.5,我想说,如果没有秦沛和吴彦姝饰演的那对可爱老夫妻以及他们古典式的爱情,估计至少还要减个1.5分吧。

    But,如果你们以为我是来吐槽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我非但不后悔浪费了两个小时,反而很庆幸这逻辑不通、故事矫情的电影,让我想起了我的少年,不,应该是我的同龄人都经历过的少年。这就好像中学时语文老师点评我的作文一样:

    不知所云,但不乏闪光点

    上一次用纸笔写信是什么时候了?谁还记得。我只知道,在那个互联网还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年代,收到一封信,简直就是那一天最大的狂欢。

    挑几张漂亮的信纸,写满想说的话。

    走上好长一段路,再小心翼翼地投入邮筒。

    然后,满怀期待等待回信……

    大多数人,记忆中一定有以上这样的一幕。

    晏殊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也曾经是很多人一边写信,一边心中默念的一句宋词。

    比起现在的IM即时通讯,那样的鸿雁往来,真是多了很多仪式感;那种时空间隔的感觉,虽怅惘,但也真的极美好。

    我少年时,当然也写过很多很多信,虽然我这手钢笔字(用圆珠笔也一样)以“惨不忍睹”来形容都还算是客气了,但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QQ没有微信连Email都没有,你总不能让我神功大成千里传音吧,而且欲练神功代价太大,你懂的。

    初中时给身在另外一座城市妈妈的写过,但几乎无一例外是兜很大一个圈子要零花钱;

    高中时给通过《少男少女》杂志认识的笔友写过,80后90后别笑,那时真很流行这个;

    高中毕业后又跟很多要好的同学写过,女同学的就写得比较诗情画意各种装X,男同学的则是各种无下限的调侃和恶损。

    当然男人之间写信也偶尔是有讲情怀的,有个高考补习班的同桌,比我早一年脱补成功,因为有太多共同的爱好,所以和他之间的书信来往,基本都是聊足球、聊金庸、聊纳兰性德。

    至今记得他给我写过一封信,密密麻麻长达7页纸,最令我震惊的是,那七页纸不是记叙文,也不是议论文(你以为是高考作文么),而是满满七页他自己写的七言古诗。

    想到这些,实在汗颜,别说写诗,现在读诗我都基本读不下去了,也不知道当年那个满脑子都是唐诗宋词秦砖汉瓦的少年丢到哪儿去了。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很想再提起笔给谁写一封信,哪怕是写给儿子也好啊,但想想他还不识字,于是又罢了。

    看看,不再写信的我们,现在就是用各种借口,心甘情愿让自己脱离那个传情达意很缓慢,也很郑重的年代。

    不过无论如何,虽然终究还是没能写一封手书的信,虽然《北西2》故事也真的乏善可陈,但还是要谢谢薛导,用那个有点生硬的通信故事,也用那句“云中谁寄锦书来”,让我想起了我的少年,想起了那个一切都很慢,却也很纯粹的年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西2》:你们看到的是一部烂片,我看到的却是自己的少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do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