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提出的大同世界景象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到了宋代,张载将之发挥成文人的使命,后人称之为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同为宋朝官员,范仲淹是将孔子的思想吸收并于《岳阳楼记》中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而于战国年间,儒家的另一代表孟轲,承继孔子学说,概括出孔子大同社会的真正精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何以能幽默到自嘲为实现其社会理想奔走于列国之间“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孔子,后世要打倒他,说他是迂夫子呢?
《论语》中有孔子问弟子志向都是什么?曾晳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如果不为大同理想奔走,他喜欢的大约是后世魏晋名士交往的自得。
宋朝苏东坡在其词中有士人不得志的抒发: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又于结尾处不失洒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每每于此处品味苏学士为人处世做官,都在这无有挂碍地践行人生信念里。
《四书》、《五经》的启蒙缺失,是几代人的文化水准滑坡最经典原因,用一生时间来补课,总有来得及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