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用功能,链接真实生活,创设学习情境;整合学习资源,确定单元目标,架构任务体系;设计关联活动,落实过程性评价,从系统视角和学生立场构建单元学习任务群,可以较为理想地打破碎片化、操练式的教学模式,呈现素养为本的语文教学样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并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发展型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这一任务群的关键在于“实用”,指向学生当下或未来生活交流沟通的需要,素养目标是能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并恰当、有效地传递信息;学习路径与方法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倾听、阅读、观察,并根据具体交际情境练习清楚得体表达。
纵览统编语文三至六年级教材,就“获取、整合信息,清楚得体表达”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教材作了如下编排:三年级上册“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下观察所得”;三年级下册“借助关键句概括大意,观察事物变化,写清楚实验过程”“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清楚事物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四年级上册“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0“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主要内容,学写书信”;五年级上册“了解课文内容,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六年级上册“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主要观点,学写倡议书”。概括来说,学习内容有“观察生活,获取信息,尝试表达”“阅读文本,提取信息,学习表达”“阅读文本,梳理整合信息,学习清楚得体表达”,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低阶到高阶,这样的编排体现了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与差异性,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凸显了语文学习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