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名人名篇🌍
刘备讬孤 古今君臣楷模 更体现一重要理念

刘备讬孤 古今君臣楷模 更体现一重要理念

作者: 浅思浅语 | 来源:发表于2021-03-18 22:41 被阅读0次
刘备托孤

章武三年春,东征失败的刘备率军返回蜀中。大军到了永安,亦就是赫赫有名的白帝城,刘备疾病加重,自感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急召诸葛亮等重臣来到自己身边,准备讬孤之事。

古人托孤,是一件很慎重的事。讬的好,帝业得以延续;讬的不好,江山易人。刘备虽名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但到他这一代时,家境已败落到“与母贩履织席为业”的地步。几十年惨淡经营,刘备在军阀林立的混乱局面中立住了脚,三分天下有其一,在他花甲之年登上了帝王的宝座。而今大业未成,又遭新败,自己却将撒手人间,刘备当有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受。此时,刘备之子刘禅已有十七岁,论德才,不可指望独撑局面,必须要有人加以辅佐。然而此时,于刘备情同手足的关羽、张飞先后去世,遍观蜀中,唯有诸葛亮是可寄讬之人。

刘备与诸葛亮,从三顾始到讬孤止,他们的君臣关系被传为千古佳话,这种和谐的君臣关系成为历朝历代效法的楷模。刘备对诸葛亮,先是降格以求,后是施之于重任;诸葛亮于刘备,不仅仅在于他的竭尽禅思,屡建奇功,更在于他对于刘备的忠心耿耿。正是基于对诸葛亮的深刻了解,刘备才把辅佐刘禅的大任交于了诸葛亮。

然而,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的一番话,却引起人们许多猜测。刘备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人说,这是刘备故意考验诸葛亮的话,意即刘备临终时,仍不能对诸葛亮百分之百的放心。这就是所谓的刘备讬孤之谜。有的人在描述这段历史时,甚至不惜添油加醋,说诸葛亮听了这番话,诚惶诚恐,一边痛哭流涕,一边跪在地上,直到把头都磕破了,才赢得刘备的信任。

而刘备对诸葛亮有十余年的了解,用现在的话。亦可说为考查,因此,把辅佐之事讬付于诸葛亮,是建立在对诸葛亮深刻了解和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

刘备讬孤不是谜,而是明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事件中,我们也看到了作为政治家的刘备,确实有他的独到、大气之处,也能看出古人“王者治国、兵征天下”的理念。

相关文章

  • 刘备讬孤 古今君臣楷模 更体现一重要理念

    章武三年春,东征失败的刘备率军返回蜀中。大军到了永安,亦就是赫赫有名的白帝城,刘备疾病加重,自感将不久于人世,于是...

  • 刘备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 他人对刘备评价

    大公无私: 1.陈寿:“举国托孤于诸葛亮,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说刘备此时表现的君臣关系在这里达到...

  • 三国人物评论之刘备

    陈寿评刘备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

  • 从帝王教科书《贞观政要》谈起

    从帝王教科书《贞观政要》谈起 《贞观政要》是一部记录唐太宗君臣对话的政论性史籍,凝聚了太宗治国的理念与智慧,是古今...

  • 百日练第四天

    一百天看100本书,《跟刘备学用人心计,跟曹操学做事手腕》曹操则是我们做事的楷模,他的一生中处处体现着做事的智慧与...

  • 刘备临终前暗示赵云!赵云没听明白 诸葛亮却听得冷汗直流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则无条件信任诸葛亮,他们这种君臣关系,历史上鲜有记载!而且在刘备临死之前...

  • 【拥刘反曹】²(接上)

    罗贯中奉行儒家准则,以忠义作为评判是非的主要标杆,《三国演义》中刘备仁,关羽义,孔明忠,无不体现了浓厚的儒家理念。...

  • 绵山

    晋中胜景传古今, 别名介山有原因。 割肉填腹为重耳, 携土称吉劝至尊。 君臣同患难同贵, 母子牵手更牵心。 后人哀...

  • 【三国025】刘备脚底抹油的功夫,其实是祖传的,创始人正是刘邦

    ​提起刘备,很多人立马会想到关羽、张飞或者诸葛亮,前者是桃园结拜的兄弟义,后者则是如鱼得水的君臣情。刘备以仁义,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备讬孤 古今君臣楷模 更体现一重要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km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