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越剧的都知道越剧尹派传人王君安,曾经一度在越剧戏迷中,“王君安”这三个字,像长了翅膀似的,在越剧戏迷中广泛传播,受到大家不同程度的追捧,只要是君安的戏,不管是新戏还是老戏,剧院都是座无虚席,甚至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王君安”现象或“君迷”现象。

人称君安是一位“男子皆欲娶,女子皆愿嫁”的奇人儿。舞台上是扮相清丽、儒雅大方、温和有礼的谦谦君子,舞台下是淡泊高雅、娴静端庄的娇巧红装。每一位看过她的戏的人,都为之着迷,我也不例外,缘起于君安的《盘妻》,终结于君安的人格魅力,从此为君安如痴如醉,并理所当然地爱屋及乌,爱上越剧,从此便是11年。

白燕升说:“有的人天生就是偶像”,的确,君安生来就应该是偶像,无论是“归去来”还是继续留守,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远在美国,她总是让我们牵肠挂肚,但却总会有惊喜。

一、少小离家,懵懂不知愁
王君安,1970年6月5日出生于越剧故乡浙江嵊州。年仅十一岁的她以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和一段《黛玉焚稿》考取福建芳华越剧团,主攻尹派,开启了五年的学戏生涯。

进入福建芳华越剧团,因为其过人的艺术天分,被尹桂芳老师相中,收为关门弟子,从此在老先生的关爱下学戏成长,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深受尹老先生的影响。

少小离家,或许正懵懂无知,并不知离乡背井的愁苦,只知道以往向前,单纯地做好当下的事情,学戏就认真学戏。五年的学戏生涯,有苦有甜,有泪有笑,学会了越剧,收获了爱,得到了成长,

五年的学习,五年的磨练,刚好成年,对于现在十一二岁的还在来说,正在父辈的关怀个庇护下成长,而君安,在这个年龄远离家乡,学习越剧,学习文化课程容易,但是戏曲演员的辛苦是我们永远难以想象到的,跟文化课比可累的不止多少倍,童子功,便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练习的,丝毫马虎不得,后来在舞台上稳健的台风,流畅极具特色的唱腔,也是源自于此刻的努力。

二、一举成名,鲜花掌声双丰收
因其出色的艺术修养,年少成名,16岁挑起芳华越剧团的大旗。1986年以越剧经典老戏《红楼梦》蜚声上海,从此一举成名,一炮打响。1987年老先生为君安量身打造的《玉蜻蜓》在福州首演,获得好评,1990年《玉蜻蜓》在上海再次引起轰动,从而奠定了她与茅威涛、赵志刚三分天下的地位。

1990年华东区越剧青年演员“霞飞杯”大奖赛中获“越剧新星”桂冠,获“优秀演员奖”。1994年复排的《玉蜻蜓》,获文华表演奖。

这个时候得君安,不到二十岁,已经是名利双收了,可以说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当红,戏曲演员是纯粹的,加之她当时还年幼,一直在学校学习,对外界的认知甚少,或者换一句话说,接触外界的“俗事”甚少。我想那时候对于君安来说,对名利、鲜花、掌声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只是一心想把事情最好,便足矣。

一次又一次地站在舞台上,以不同的形象,不同的角色,都获得了戏迷们高度的赞赏,这一切跟背后的努力和付出都分不开的。

二、赴美留学,名利皆浮云
1996年,在鲜花和名利双收的情况下,毅然离开舞台,离开恩师,远赴美国读书,只为圆梦,希望出国留学,在白燕升的访谈中,白燕升老师问他问什么要走,她说过这样一句话“出国留学是我最大的梦想,那我想我二十六岁的时候不走的话,我就走不了了,所以我就狠下心来,我就走了”单纯朴素的言语,透露着年少的直率,想做什么就做了,正因为有了这份执着,这份坚持,才造就了后来的另一个盛况。

十年前,悄然离开越剧舞台,远离名和利,远离鲜花和掌声,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学习工作,此时与越剧无关,与舞台和鲜花无关。

君安在美国读书,读的是跟越剧,跟戏曲完全无关的专业,而后毕业从事的工作也完全跟越剧无关。初去美国,从不会说英语,没有上过初中、高中,相当于从小学跳级到大学,压力和天战是必然的,一心想做好一件事,就一定会把他做好,这是君安的性格,也是君安做事奉行的准则,或许有时候我们会说这个女孩子做事太过执着,但无论是越剧也好,还是赴美留学也好,于君安来说都是值得的。其实选择无关乎正确与否,只在乎值不值得。

对于我们来说,有时候放下很难,同样的,对君安而言,要放弃当前的荣耀和金灿灿的未来,更是不易,我们敬佩这样的女子,拿得起放得下。

三、归来,依旧初心不改
1996年,离开舞台,离开观众,离开越剧,而今2006年,又悄然归来,很多人都很好奇,离开十年的她,是否可以再造十年之前的空前盛况。

十年之后,放弃了殷实优越的生活条件,回来了,在这个过程中,纠结过,也迷茫过,这条路并非想象中那么好走,但结果是回来了,回到了舞台,回到了越剧这个大家庭,一切不负圣望,都值得。

若说十年前的君安的艺术生涯,离不开尹老方先生的支持和安排,但现在重新开始新的征程,没有了老师的安排和扶持,对于君安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回国后的大戏《玉蜻蜓》,压力倍大,少了年少时的懵懂和无知,少了恩师在旁的鞭策和鼓励,但多了观众的期许,多了同行的期盼。无论怎样,选择了,咬牙也要做好。

从2008年12月份的《牡丹亭.还魂记》到2010年6月的《问君安》个人专场,到2010年8月的《柳毅传书》、2012年的《柳永》每一出戏都是经典,都机具个人特色,这是君安归来之后做的事情,在这一个阶段,虽算不上高产,但至少每一部戏都在用心,都是精雕细琢。我们敬佩这样默默无闻的艺术家。或许在十年前她还不配,还称不上艺术家,但今天我们君迷有理由,有骨气说,君安就是当之无愧的尹派艺术家。

此次归来,并非只是演演剧目而已,传承尹派也是她的主要目的,培养下一代,像老师培养自己一样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2015年2月15日收芳华越剧团尹派新秀徐伟钗为徒,同年8月,收南京市越剧团尹派弟子吉飞为徒。

四、传承依旧在路上
2015年5月以《柳永》摘得梅花奖,梅花奖,这个代表戏曲界最高奖项的荣誉,不但是对君安的肯定也是对越剧尹派艺术的肯定。

无论是收徒还是获得梅花奖,还是排演新剧目,都不是君安的艺术生涯的终点,传承依然在路上。

2016年君安携手南京越剧院袁派花旦陶琪成立安琪工作室,君安和陶琪的缘分始于《柳毅传书》,由当年龙女三娘和书生柳毅的默契来看,此举必是珠联璧合,也希望可以开创下一个“芳华越剧团”的盛世。

2019年3月,安琪工作室的首部大戏《桃花扇》亮相,从初次亮相来看,虽然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但总体来说还算成功,每一部戏的完美呈现,除了演员的努力和用功之外,还需要再舞台上不断打磨和实践。

无论越剧艺术发展如何艰难,我们相信,君安归来必定会干一番大事业,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撑起尹派传承的这面大旗,传承依然在路上。

而今的君安,已49岁,岁月于她而言,铅华洗净,悠然闲散的气质;质朴依旧的唱腔;低调不张扬的气场;她是偶像,却无有偶像的高调;她是角儿,却从不摆角儿的架子;她是君迷心中的女神,永远的女神。

若要说为何君迷们如此追捧她,如此喜爱她,其实真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在君迷中有这样的一种情形,大家在问道是如何喜欢君安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我是被盘进来的”,没错,被君安的“梁玉书”盘来的。

大多数君迷喜欢君安都是因为经意或不经意间看了君安的《盘妻索妻》,其中梁玉书的高干子弟的形象在君迷心中扎下了根,从此王君安这个演员也在君迷心中扎下了根,这一扎就是一辈子。

初始是因为角色之美,在深入接触之后,全是却敬佩她低调的人品和洗尽铅华不染俗的气质所吸引。君迷痴迷于她的懒散,痴迷于她的娴静,痴迷于她的淡泊,名利场所,舞台之上,需要这样的人儿,不为名不为利,认认真真,执执着着地为一件事拼尽全力。

我们不知道而今的君安是否能够创造出更加惊人的作品,并且我们也一直在期待着君安的《尹桂芳》,但君安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只希望在君生我未生的时代尽情期盼,默默陪伴。

愿君艺术之树常青,愿君初心依旧不改,归来,依旧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