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君安和陶琪《柳毅传书》的演出信息并不晚,第一时间内订票,好位子却已经售罄。君安的场子总是这样火热,因为君迷们总是那么热情,早早地知道演出档期,早早地等候开票。而君安的戏无论如何也值得这份热情,就算不看剧情本身,单看君安的帅气儒雅,听她纯净的嗓音就已足够。或者只是感受一下君迷的疯狂、现场的热火,便飘飘然地会对戏曲的传承生出几分信心。
【剧情 | 多情却被无情恼】
《柳毅传书》 是一个人仙相恋的故事,不同于牛郎织女、董永七仙女的悲剧结尾,而是打破人仙殊途的清规戒律,有情人最终成了眷属。
仙界被“人”化,那层笼罩在“神仙”身上的神秘面纱被抚去,便与俗世人一样,有诸多烦恼乱如丝,有善恶、美丑、正邪的分别。人与仙不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
说的是泾阳湖畔有一位神色憔悴,衣衫单薄的牧羊女,孤落落地与羊群为伴,便将满腔哀怨、无限酸楚化为锦字笺,可惜是路途遥远、鱼雁难寄、锦书难托。
正哀感之际,远处忽而传来一串脚步声,远望去是位风尘仆仆的书生,这书生非别人,名唤柳毅,是位上京赶考的秀才。
牧羊女大喜过望,请求书生为她送信。
问及原因,才知牧羊女非凡人,乃洞庭龙王的爱女三娘,因私自降雨开罪丈夫,被贬为凡间女子牧羊于此,连累施云布雨的雨工变为白羊。
柳毅听而愤愤然,大义于心,自愿放弃赶考的机会,要替三娘去洞庭龙宫走一遭。
那三娘道,欲进龙宫,先找橘树,敲树三下便有人来带路。乃赠柳毅一明珠,以此为信物,龙王见之必信也。
柳毅跋山涉水,终于来至洞庭,得见龙王交公主信,复述公主境遇,龙王龙母闻之声泪俱下,洞庭龙宫皆戚戚然焉。
龙王欲发兵,而念及仅为女儿私事如此大动干戈,恐嗤笑于四海诸邻居与天上仙宫,于是息怒收兵,龙母不依,放声痛哭。
哭声引来火爆的钱塘君,问明缘由,不由他怒火中烧,便去至泾阳为侄女报仇。
三娘得救回宫,脱我破衣衫、换我旧时裳,环佩叮咚、神采奕奕,翩翩然宛若天外飞仙,看得柳毅心中暗叹:美也。
三娘见那柳毅,褪去赶路时的风尘仆仆,生得真是一表人才。
柳毅谢绝了所有厚礼恩赐,道君子施恩不图报,龙王拗不过柳毅,乃唤龙女殿前道谢。
两人含情脉脉,被洞庭君识破,要为两人做媒。柳毅断然拒绝,仍为了一个“义”字,呆书生把婚配当成了感恩的礼物,如同金银珠宝等物。
龙女被拒,心中怅然,她执意送柳毅出宫。一路上她借鱼儿、相思草、鲛人泪等沿途所见之物为喻,暗寄情愫,试探柳毅内心。
柳毅明知公主内心,却佯装不懂,一次次拆散公主设的局,没有拒绝却已拒绝。公主终于受不了这样暗落落的猜测和试探,直言自己内心。柳毅也表明心迹,非是无情,怎奈不好辱没“义”字,且家尚有老母需要照顾,不能留恋于富丽而弃“孝”字于不顾。既知君心,公主心中顿感踏实。
公主化作凡间渔家女三姑,与柳毅家比邻而居,与柳母相依相伴,柳母极喜三姑,欲让柳毅娶三姑。
而柳毅还在回家的路上。及至到家,乃被母亲的突然“订婚”弄得心神不宁。
于恩,该依从老母之言;于情,却早已心系她人。恩与情,三姑与三娘,让柳毅好生烦恼,便在月下倾诉对三娘的相思之情,恰被三姑听去。后知三娘、三姑乃为一人,这恩与情才算了。
整场看下来大呼过瘾,尤以前半场最为爽利。
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讲述了大半部分的情节,故事框架的构建和剧情的展开有赖于此。
叙事紧凑、节奏快,矛盾冲突集中,一大堆信息哗啦啦朝你迎面而来,人物性格亦由此展现。龙王的瞻前顾后,钱塘君的刚烈火爆,柳毅的正义诚挚都刻画深刻。
但由此带来的不足是,
快节奏状态不利于充分抒情,仅以交代情节为第一要义,要论可回味的东西就欠缺,不若后半场来得好。
但我更喜后半场的情意绵绵,从前半场的热热闹闹、集中讲故事,
开始放缓节奏,深入人物内心,渐入佳境,去挖掘那些细腻婉转的情思。
若以雕刻为喻,前半场如塑形,后半场才是精雕细刻。
【惜别 | 道是无情却有情】
《惜别》一场笼罩在伤感的情绪氛围之中,不忍分别乃是因为心中有情意牵扯,仿若游丝般萦绕于心间,放不下亦扯不断。
两人各怀心思,各自惆怅,猜不透时才最伤怀;公主因婚姻被拒而失望,更为柳毅“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态度所恼,柳毅以君子不图报为由拒婚,明明依着道理行事,心中却有一种悔意,既明白公主的心,于是对公主有一种愧疚,问答间还要强装自己无意,一颗火热的心偏要用坚冰掩盖。
同样是离别,同样是对情人的试探,《梁祝·十八相送》与《惜别》显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来。《十八相送》是欢快明烈、风趣幽默的,欢快在于祝英台已托师母做媒,期待“梁兄花轿早来抬”,有一种好事将成的喜悦和期盼在里头,这些情感因素冲淡了由离别产生的感伤。幽默在于憨厚的梁山伯压根不知道英台是个女的,对于英台的比喻多有误解,并因此生气,愈气愈显现出他的可爱来。
【越剧《梁祝·十八相送》】
茅威涛饰梁山伯 何赛飞饰祝英台
而《惜别》则是在掩盖自己真心的情况下进行的,一位是每试探每碰壁,带着期待却一再失落;一位是每回答每违心,内心的不安和愧疚感不断增加。这种压抑和惆怅的情绪,至柳毅打开心结,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吐露给公主才有缓解。
故事发展到重逢一场,才有活泼的基调,因为公主确定胜券在握,她的内心是明媚的,甚至还俏皮地捉弄起柳毅来。她从一位落魄无助的牧羊女转变为憧憬中的天真姑娘。
束缚柳毅直视自己内心的,是圣人所谓的君子之德——“义”与“孝”。他笑洞庭君为了面子弃亲情于不顾,自己又何尝不是为了颜面弃公主的真心于枉然。
可见人生于世,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终不是件好事,容易蒙蔽初心。
复排 | 延续情义再创新
这个版本的《柳毅传书》是越剧表演艺术家竺水招老师的代表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该戏进行复排。复排中为适应青年观众欣赏口味和市场化需要,有所创新:
一、跨剧团合作。
具体而言,指邀请福建芳华越剧团的尹派小生王君安饰演柳毅。传统版本的柳毅是竺派,而尹派弟子饰演柳毅,并不突兀。因竺派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尹派的特点,二流派在发声、唱腔与人物气质上有所类同,况君安极适合演文质彬彬的书生。
早年不懂君安唱念的好,直至一日突然发现她的运腔极沉极稳,咬字清晰,唱腔不追求高音花哨,听似柔弱,实际有力,真正沉气而后轻吐,清澈不染烟火气,外柔内刚,体现尹派精髓。有朋友曾说,别看尹派看上去最好学,其实是最难的,尹派演员多,唱得好的没几个。君安自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
二、剧情细节有所变动。
特邀编剧王仁杰老师对剧本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改编。新设了开头情节。
三娘因体恤民间疾苦,私自降雨缓解旱情,因此惹恼夫君,被贬为凡间牧羊女,协助降雨的雨工被贬为白羊。
此情节是新设,将三娘从原来委曲求全、令人同情的弱女子,变成有胆有识、有担当的独立女性,提升形象;柳毅则从落榜归来重新设定为上京赶考,由失意沮丧变为意气风发,结合后面的见义勇为、仗义执言,形象更统一。
三、繁复的舞台布置。
南越将重排的《柳毅传书》定义为“多媒体神话剧”,利用投影表现巨龙发怒时的兴风作浪,柳毅跋涉时的山高水阔,洞府龙宫的金碧辉煌,海底世界的绚丽奇灿等,使人身临其境,仿佛在看大制作的电影。
多媒体技术一方面补人力之短,表现一些人力所不能表现的奇丽景象;其次也有二道幕的作用,用影像衔接场与场之间的转换,给舞台布置、演员换装留有空间;半透明的帷幕,将影像与舞台相结合,演员的表演半虚半实、似真非真。
《柳毅传书》的舞美被誉为“开创了国内戏曲舞台运用数码技术表现舞台场景、时空变换的历史先河”。
虽然上面正面说了些好处,但个人对该剧的舞美并不感冒,观剧过程中几次都被影像打乱节奏,戏曲审美特点之一的“虚拟性”被严重破坏。
我一直反对舞美喧宾夺主,舞台剧,演员是根本,“戏以人重,不贵物”,一切舞台布置都应以演员为中心,我宁愿看到简简单单的舞台,空落落只有两三人,于唱念之间激发观众想象,去补充和丰富。
题材 | 情意绵绵无绝期
越剧《柳毅传书》的故事,原取材于唐人传奇《柳毅传》,原作基本奠定了戏曲故事的格局,最大的不同在于结尾处:
龙女化身卢氏,成为柳毅的第三任妻子,对,柳毅前两位妻子都不幸过世。卢氏温柔贤淑,生完孩子后才告知柳毅实情。
柳毅得娶公主,富贵荣华,后得长生不老之道,为避免人间琐事,隐居海上仙山。曾与堂弟相见,并赠其延年益寿的仙药,然后不复得见。
柳毅真有其人其事,就成为一个玄而又玄的问题,如同阮肇之于天台,陶渊明之于桃花源,难辨真假。
古典戏曲中同题材的作品,当以元杂剧《洞庭湖柳毅传书》为最佳,与《张羽煮海》合称元曲神仙剧中的“双壁”。
全剧由正旦主唱,在剧中分饰二角:龙女和雷母,由于元杂剧语言活泼、率直使然,龙女的性格较之小说和越剧都要大胆,反抗性和主动性更甚。
剧中比较有特色之处在于正面描写钱塘君和泾河小龙的激战,用整整一折、全剧近四分之一的篇幅去铺陈战斗的激烈,正旦扮演的雷母充当叙述者的角色。这样的情节放诸舞台,一定是极热泪、火爆的武打场面。
柳毅形象的塑造有厚黑的成分在里边,拒婚乃是嫌弃牧羊的龙女容貌不美,“想着那龙女三娘,在泾河岸上牧羊那等模样,憔悴不堪,我要她做什么!”乃至看到龙女真实的美貌,却后悔,“这个是龙女三娘?比那牧羊时全别了也。早知这等,我就许了亲事也罢。”“义”和“孝”是借口,较越剧的柳毅失色不少。
剧目 | 越剧《柳毅传书》
演员 | 王君安 饰 柳毅 陶琪 饰 三娘
网友评论
写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