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送赞活动更文800字点赞简友广场
怀念淳朴的寄托——鲁迅《社戏》

怀念淳朴的寄托——鲁迅《社戏》

作者: 天狼Equinox | 来源:发表于2024-03-09 08:30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

    读到了一篇引人思考的文章,便把探究的过程记录下来。

    鲁迅的《社戏》是一篇课文,我们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来学习。这也说明了,这篇文章是有必要去深入探究的。

    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

    文章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就让我们围绕着这个抒情议论句,带着这个问题,分五个步骤对本文进行探究。

    探究一·事件概括

    Para1-3:归省游玩

    Para4-6:盼望看戏

    第6段“总之”一词,说明在对这件事进行总结了,这件事结束了。

    Para7-9:朋友说情

    Para10-13:月夜行船

    第13段最后一句“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说明行船结束,到达赵庄。

    第14段第一句“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中的“戏台”与上面的“赵庄”形成了地点上的变换,便开启了下一件事。

    Para14-21:赵庄看戏

    Para22-23:月夜返回

    第24段第二个分句“船行却慢了”为下文新的事件埋下伏笔。

    Para24-27:偷吃蚕豆

    Para28-30:深夜回家

    第31段开头“第二天”点明了时间,很明显,讲下一件事了。

    Para31-39:太公赠豆

    探究二·高潮理解

    通过对事件的概括,我们梳理出了篇幅最大的两件事,也就是本文的两个高潮——赵庄看戏(Para14-21)偷吃蚕豆(Para24-27)

    “赵庄看戏”中,我们可以通过“我”的朋友们的行为,分析他们的人物品质。

    e.g.1.Para17.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介绍角色→关心

    e.g.2.Para18.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

    向“我”解释→关心

    e.g.3.Para19.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买豆浆→关心

    e.g.4.Para21.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适时返程→关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偷吃蚕豆”中对“我”的朋友们的描写,分析他们的人物形象。

    e.g.1.Para26.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阿发:大方,憨厚

    e.g.2.Para26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双喜:细心

    e.g.3.Para27.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双喜:天真

    对文章的高潮探究完毕后,我们便对“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理解。

    虽然豆是普通的,戏是无聊的,但是“我”的朋友们都对“我”十分关心,阿发大方、憨厚,双喜细心、天真,“我”怀念那天的人。

    探究三·手法精析

    看过了文章高潮,我们也来看看文章中其他的普通事件。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让我们以本文所写的一些事件为例,体会“我”当时的心情以及平桥村村民们的人物形象。

    e.g.1.Para1.因为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优待

    e.g.2.Para3.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

    热情好客

    e.g.3.Para5.只有我得要哭。

    直接描写→急切

    e.g.4.Para6.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想象描写→急切

    e.g.5.Para7.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

    记叙→急切

    e.g.6.Para7.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善解人意

    e.g.7.Para10.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直接描写→轻松

    e.g.8.Para10.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动作描写→激动

    e.g.9.Para10.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环境描写→急切

    e.g.10.Para1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环境描写→愉悦

    e.g.11.Para1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描写比喻→期待,急切

    e.g.12.Para11.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想象描写→期待,急切

    e.g.13.Para23.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描写比喻→愉悦

    e.g.14.Para34.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好客

    e.g.15.Para38.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直率,真诚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表现情感(心情,人物形象)的方法。

    直接表现:修辞

    间接表现:细节,环境,想象

    探究四·思路再现

    不妨来思考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1段至第13段,作者通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作一个情感上的铺垫,同时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随即引出第14段至第21段的“好戏”。最后,在第40段也就是文章结尾,进行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平桥村的朋友们和平桥村淳朴民风的怀念之情。

    情感铺垫(Para1-13)(吸引读者)→“好戏”(Para14-21)→议论(Para40)→怀念

    探究五·主旨体会

    最后的环节,总要对文章的主旨有一个深度的体会。这就不得不回到最开始,再次提及在最前面所提出的问题了。

    作者为什么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课文鲁迅《社戏》是有删节的。《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通过查找,阅读这些文字,我们便可以体会到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所表达的情思了。

    成年:无聊,失望,尴尬,不适,悲凉

    童年:温暖,愉悦

    童年与成年看戏的感受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因有二,一是人际关系,二是社会环境

    从而,我们彻悟了平桥村对“我”的意义——它是“我”的精神寄托——它如桃源,承载了“我”难忘的童真童趣;而它却消失,是“我”抹不去的感伤。

    怀念一群人→淳朴民风

    写在最后

    学完之后,才知道这文章最深处的内涵。

    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才更能体会作者的这份怀念淳朴的寄托吧。

    若文章中的分析有错误或不足之处,请指出;若有建议,请提出。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怀念淳朴的寄托——鲁迅《社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my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