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婴”是如何炼成的
有学者曾在《惊婴国》一书中这样描述道:依赖、自私、脾气大,而当婴儿成长为成人,心理状态却还处在母婴共生 、全能自恋、偏执分裂状态下时,就被江湖人称“巨婴”、“妈宝男”。
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可称为惊婴。惊婴有很多可怕的心理,比如:
一、“全能自恋”,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是一种很有杀伤力的病态。它导致一个人把全世界都当成自己的所属品,不能平等对待别人,甚至不把其他人当作生灵,这种心理其实是婴儿早期都会存在的一种心理,它在教育学中被叫作“自我中心化”。
二、“偏执分裂”,他们满足于自己的想象世界,脱离现实。有惊婴心理的人一方面内心很牢固,另一方面却很脆弱。内心的牢固是为了保护其脆弱,所以他们不能接受质疑,一旦受到质疑就会强烈抵触;不能接受非自己预期的对待,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会陷入忧郁;不能接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内心就会破碎。
惊婴还有一个普遍特点,就是不可理喻。你无法跟他讲道理,讲也白讲,他不会明白。这便是有人形容的“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这类人还有个共性,就是很难接受新思维、新概念,坐井观天,固步自封。
后来,有人将这种具有惊婴特点的人做了一下类比,形容那些盲目自恋,盲目自大,盲目排外,极度狭隘自私,索取无度,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法律概念、没有道德约束自觉性、没有公德,把别人的帮助、赠予视为应该,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好像全世界都是欠他的,等等,这类成年人为“惊婴”。
据此,有人把那些在公交车上霸座位;在大庭广众吐痰、撒尿、撒泼打滚;在别人排队时随意插队;在景点文物上随意胡涂乱画;不分青红皂白一会儿抵制这个,一会儿抵制那个,抵制外货却把同胞的脑袋砸烂;不按规则行事,把粗野鲁莽当作有能耐;没有道德约束能力,出口成脏,生殖器不离口,等等这类人,称作现阶段的“惊婴”。
【惊婴】有人感叹,现在惊婴太多了。
经过综合分析,惊婴的产生或曰泛滥,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成长条件。它的成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知程度差异太大。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外部世界、人与事、自身情况的认识程度。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人在接受外界信息后,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既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是认知过程。
人的认知能力与人的认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认知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一种产物。一般说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联想、思考)等都是认识活动。认识过程是主观客观化的过程,即主观反映客观,使客观表现在主观中。
同时,人的认知能力还与认知方向有关;也许某个人认知能力并不差,但“差就差在认知方向”上。比如,认知能力相差无几的两个高智商的聪明人,一个将心智用在了挣钱发财上,另一个用在了技术研发上;这就是两个不同的认知方向,他们同样存在很多无法沟通的领域;相同方向的认知能力差不多的两个人,也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悟性、成长环境、对事物轻重取舍等因素,而面对同一事件时,存在无法趋同的认知结果;很多本来关系挺好的两个人,“友谊小船说翻就翻”即源于此。
人的认知大多存在一定偏差,很难做到恰到好处,所以需要不停补充、修正或纠偏。
那些固执己见到丝毫没有灵活性的人,很容易成为巨婴。不想做惊婴,就要学会兼听则明,虚心接受不同信息和知识。
二是逻辑思维差异太大。 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指形式逻辑或抽象逻辑,是人的抽象思维的逻辑。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客观规律;是指具象逻辑,即人的整体思维的逻辑。
通俗讲,逻辑就是事情的因果规律;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是对思维过程的抽象和整理,使之具有合乎规律和规则的特性。如果一个人讲话有条理,会被称作是个逻辑强的人;如果一个人思维跳跃性太大,或思路混乱,前言不搭后语,“东扯葫芦西扯瓢”,会被称作逻辑混乱,也叫没有逻辑。不会逻辑思维或逻辑思维不强的人,要么非常固执自负偏狭,要么人云亦云,没有任何主见。
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逻辑,是讲理的学问。没有逻辑或不懂逻辑思维的人,跟他讲道理很难。
这类事情很多,比如年前,在一个大城市的麦当劳餐厅中,有个身着华丽的中年妇人,手里挥舞着苹果手机,言之凿凿地逐个餐桌轰赶就餐的人,说什么“大家少吃一顿麦当劳,就是碍国的表现”,“考验中锅人爱果心的时候到了,大家离开麦当劳,让它早点倒闭”等等。旁边一个就餐的女士不胜其烦,大声说:“你现在就把你手中的苹果手机摔了,我们立即出去!”该碍国中年女悄没声地悻悻而出。
缺乏起码的逻辑思维,闹出了无数个笑话,这种事由来已久,却鲜有提出更正。以前曾被媒体广为渲染的,诸如“锅是千万家,有锅才有家”;“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何干”等等。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从史前开始,到原始社会,人类从群居乱伦,到以母系群居,再到家族群居;这时才有了家。而后,从家族到氏族,再到氏族联盟,才有了国家的雏形。显然,人类是先有家和家族,才有国的。
大江大河,都是发源于涓涓细流,是由无数个小河流汇聚而成;然后江河奔流,终归大海,成就了大海大洋的博大。这是显而易见,不可否认的事实。没有涓涓细流,难成大江大河;没有大江大河,就没有大海大洋。
如果简单的逻辑思维都不遵循,或反逻辑宣泄,只能让人们离真相真知越来越远,只会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明辨是非,只会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沟通,更会让人们越来越愚蠢。所以,有学者说,逻辑是讲道理的学问,一点不假。它岂止是讲道理的学问,它还是明辨是非,提高智商的学问。故此,如果你不想变成任人摆布的傻子,不想做惊婴,就去学点逻辑知识吧。
三是信息渠道不同。有大师曾经说过,长期处在单一信息环境中的人,会越来越蠢。愚蠢的人更容易被蒙蔽,更容易被操纵。这也是为什么皇权持续几千年,能够认识到它邪恶的人很少的原因。皇权的特征之一就是“利出一孔”“信息管控”。除了“四书五经”,其他学问不让人学,目的就是限制人的认知范围,便于统治。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个六经《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这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人圈几千年,没有人提出过岷主、籽油的思想,没有人将人权、平等的概念进行过阐释,这些作为人最基本的道理,没有人敢于说出来,写出来,普及给普罗大众。这些词汇和理念都是在清朝末年才从西方传入的。这就是皇权时代对信息管控的结果。
信息管控的目的前面已讲了,它的作用只会让国人停留在某个认知程度,无法与其他人类群体同步进步,有人形容那是生产“惊婴”的浩大工程。
四是惯性思维差异。人都有自己的做事习惯和思维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做事,他觉得这事是对的;如果遇到与他习惯不一样的事情,他一般接受不了,会很自然地持反对态度。在思维上也一样,由于习性、成长环境、经历、学识等方面的原因,每个人的思维习惯也千差万别;甚至不同的人,其思维习惯存在天壤之别。
华人社会在两千多年君主专痣统治下,施行思想管制,强力灌输颂圣思维和愚民文化,使华人形成了一种唯上崇管,崇尚权威、名人的习惯。
“朋友们在一起,谁的官位高谁说的有理;如果没有当官的,谁的名气大谁说的有理;如果没有名人和官人,谁的年龄大谁说的有理。家人在一起,长辈说的有理;长辈都不在,年长的兄姊说的有理。”这种做人处事习惯,只按级别等级、论资排辈去取舍;不讲道理,不要真理。
但事实是,每个人都不一样,不只是性格习惯不一样,还有学识认知不一样,能力大小也不一样;如果仅仅按级别、论资排辈,论好坏对错,怎么可能会让道理、真理有出现的可能呢?
【惊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