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章烈士
在陕南早期——也就是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锦章一家是我认为这个时期最为慷慨壮烈的革命烈士家庭之一,好几次读他们的事迹就不禁感动得潸然下泪。陈锦章牺牲时37岁(1898-1935),正是一个男人最为风华、最为成熟的岁月。他自小就才华横溢,还在他的家乡汉中宁强县上中学时,就因聪颖多才、见识不凡令人注目。小时在宁强县城上完中学,又到当时的汉中府上高中,之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一年,又进上海艺术大学师范教育系深造。那时的大学生在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文盲的社会里可谓凤毛鳞角,更别说书画在当地早已小有名气的陈锦章,由于时空所限,我们无法见到他在大巴山麓的小小宁强县城里,是如何的令人羡慕和钦仰。假如他大学毕业,即或不在外地发展,而是回家乡宁强,可以想像在宁强县城,他将成为一个怎样的杰出人物。
不仅只是这些,陈锦章还出身于宁强大安镇的富庶之家。他家富到什么程度?据传闻说家有良田数千亩。宁强大安镇我没有去过,但那是山区,即使山间的平坝子,数千亩良田也许有,但是否全是他家的却说不定,可至少数百亩应该不在话下。而有数百亩良田,家中又是深 宅大院,这样的家庭,按我们在常规的戏剧、小说中的人设,不是公子哥儿就是纨绔子弟,或是恶少。可陈锦章不是,他就是那种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那种,读书人种子,知识分子品性。
陈锦章是家里的老大,父母养育了他们弟兄姊妹好几个,在他的带领下全部参加了红军,加入了共产党。二弟陈锦华和他一样,还成为中共陕南特委的一员,还担任过陕南特委书记和游击大队政委,牺牲时才31岁,还有个弟弟担任共青团领导。甚至他父亲也在他的动员下,不顾年近60岁的人,也毅然舍离家园,进入川陕苏区投入红色政权参加工作。可以说陈家大院一大家子人除了母亲行动不便而外,陈锦章的妻子、侄女全家十一人都在他的影响、动员下参加革命,参加红军长征。
各位看官,那个时候加入共产党、参加红军,可不像现在,那可是掉脑袋、杀头的事,甚至连乡镇上的保安团或者土匪都可能收拾你。可以说人人得而诛之,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因为政权都由国民党把持着,政府、军队、警察、监狱、特务等都是国民党,除了维持社会运转职能外,都是来对付共产党的。192几年至193几年那段时间,汉中七八个县的早期共产党员最多时也就几百个,而且全部是地下活动,不敢公开。尽管有的共产党员打入了国民党内部,在政府、军队里担任了重要职务,但他们的身份从来都是隐蔽的。不像现在喊一声:共产党员站出来!哗哗哗出来一大片。那时的共产党,国民党对其的宣传那就是“匪”,我们本地方言就是“棒老二”,抓共产党、打红军叫“剿匪”。“共匪”、“赤匪”、“霉老二”,这都是当局对共产党、对红军的污篾称呼。抓住不是严刑拷打,就是活埋枪毙,甚至株连全家,如此残酷,真正是白色恐怖时代。而陈锦章一家老小却是在这种形势下义无反顾地入党、参军,闹革命。他们还不是一齐加入的,不是凭一时的年轻气盛,心血来潮,而是在陈锦章的带领下,通过不断认识,不断觉悟,陆陆续续加入的。这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他们的家庭就是这样,有田有地,有吃有穿,他们住着豪宅大屋,生活优渥,没有饥饿冻馁,也没有任何的不安定因素,在大安镇算是头面人物。父亲是绅士,兄弟姊妹上学读书,比及缺衣少食、受尽压迫、逼上梁山、走投无路的参加革命,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坚定信仰?这如何不让人感动和震慑。现在的很多人,包括我本人在内,敢想吗!可能现在绝大多数的共产党员都不敢做出那样的选择。当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了,人人都想的是创业致富,升官发财,过平安稳定的幸福生活,很多年轻人连个树叶子掉下来都怕砸脑袋。时代不同了,不能苛求。但是我们应该真正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上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革命先烈们,他们那种精神、勇气、人格、信仰。尽管我们现在也在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也在参观、瞻仰红色纪念馆和烈士纪念地,也在感受革命先烈当时的意气风发,但是说实在的,有时看一些参观者和受教育者,那种走过场游玩似的听听、看看,未必对当时的革命先烈有哪怕是较为深刻的了解,甚至还有人私下里说那是假的。尤其是我们的一些讲解员,听她(他)们表演式的讲解,演讲水平高低不说了,那演讲词就纯粹是假大空那一套,高大全那一套,完全脱离当时那个时代的真实,就像那个时代由随共产党纵横捭阖一般,天下无敌。还有一些影视剧也是那样。英雄天生就是英雄,烈士就纯粹是上天让他们降世来作牺牲的,让一些人真还不相信。其实他们也是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私心,也有怯场,也有选择,也做了些错事,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不足,可是讲解中全部抹去了。我问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讲解,她(他)说是上面规定的,有些就不能讲,不能给英雄和烈士抹黑。是革命者就不能提他家庭多么富裕,参加了革命就是英勇无畏,没任何杂念,让人们觉得这些英雄、这些先烈是先天俱来,可望、可敬而不可及。
好了,继续说陈锦章的学生时代,他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和加入共产党的事儿。(待续)
网友评论